DNV 与知名经济咨询机构梅农经济(Menon Economics)联合发布首份《世界领先集装箱港口》(LCP)独立基准报告及排名。报告显示,新加坡、上海跻身全球前两位,中国宁波-舟山、青岛、深圳三大港口同步跻身前十,分别位列第三,第六及第七名,彰显中国在全球集装箱港口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全球贸易的核心载体,海运以货物体积计算承载了近 90% 的全球贸易量,其中集装箱港口处理的非散货商品占比超 80%。当前,在贸易流量扩张、技术迭代加速及气候目标达成压力攀升的多重驱动下,全球港口正迎来深度转型。在此背景下,DNV与梅农经济推出了业界首个全球集装箱港口基准评估研究报告及排名。LCP报告基于五大支柱下的35项指标,对160个港口进行了基准评估。这五大支柱包括:驱动因素、连通性与客户价值、生产效率、可持续性以及总体影响。这些指标基于客观数据,例如吞吐量、泊位生产效率、每标准箱排放量以及替代燃料可用性,并辅以领先航运利益相关方的专家评估。LCP排名通过提供对集装箱港口绩效的重点评估,对DNV与梅农经济联合发布的《全球领先海事之都》等其他基准报告形成了补充。
DNV海事首席执行官柯努特(Knut Ørbeck-Nilssen)表示:“集装箱港口年处理超过9.3亿标准箱,是全球贸易流通的核心支撑,更是保障企业运营和社区供应的关键基础设施。随着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和行业面临新的压力,那些能够适应变化、制定清晰战略并投资于面向未来运营的港口,将继续引领并决定行业发展的步伐。本报告旨在提供可信的分析和见解,帮助港口和利益相关方充满信心地应对这些变化。”
报告建议港口投资于可扩展的基础设施、加速数字化进程、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同时保持牢固的客户关系并建立抵御干扰的韧性。清晰的战略规划和透明沟通对于旨在确保长期竞争力的港口至关重要。
港口管理部门在塑造集装箱港口未来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优先考虑生产效率、服务质量、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战略对于长期竞争力至关重要。尽管一些港口因整体绩效指标未能进入排名前列,但报告清晰地反映出,各地区许多港口管理部门都展现出前瞻性的思维,并正在积极制定政策与开展投资以弥补这些差距。
梅农经济合伙人兼董事会主席埃里克·雅各布森博士(Erik Jakobsen)补充道:“表现最佳的集装箱港口既在扩大容量,也在重新思考技术如何塑造日常运营。我们看到,自动化和数字化工具已被融入到从船舶调度到货物处理的每一个流程。对清洁能源和综合交通连接的投资也正在发挥作用,帮助港口更高效地运营并适应新的需求。”
全球前五大集装箱港口:
1 新加坡
新加坡获得了最高综合得分,在排名的所有五大支柱中均处于领先地位。其世界级的基础设施、透明的治理和强大的连通性使其成为全球基准。该港口服务于所有主要航运公司,并提供最多的干线服务。先进的自动化技术以及对替代燃料加注、绿色航运走廊和减排措施的早期投资,巩固了其在可持续性方面的领导地位。
2 上海
上海是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2024年处理了5150万标准箱。它拥有最高的班轮运输连通性指数,并提供广泛的干线服务。该港口将智能技术与对超大型集装箱船的高效处理相结合,并凭借强大的岸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替代燃料加注能力和跨越多条干线的绿色航运走廊倡议与务实推进,在可持续性方面排名第二。
3 宁波-舟山
宁波-舟山港是全球增长最快的集装箱港口,2024年处理了3930万标准箱,过去三年吞吐量增长了26%。其增长反映了其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战略作用以及其不断扩大的全球连通性。
4 釜山
釜山是东北亚的物流枢纽,也是连接中国、日本和韩国市场的关键转运点。其战略位置和运营效率使其成为区域和全球供应链的关键节点。
5 鹿特丹
鹿特丹是欧洲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也是可持续发展和创新领域的领导者。它在替代燃料基础设施、岸电供应和数字孪生技术方面投入巨资,一直被评为欧洲顶级的海上门户。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港口所在的部分城市也跻身《全球领先海事之都》排名前列,突显了它们作为全球贸易门户和综合性海事枢纽的双重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