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航运周期间Capital Link的会议上,一场题为“Fleet Renewal & Fuels – A Reality Check”的圆桌对话中,来自马士基(Maersk)、星散货(Star Bulk)、地中海航运(MSC)、华光海运(Wah Kwong)以及罗夏信律师事务所(Stephenson Harwood)的多位行业代表,围绕船队更新、替代燃料及未来监管框架展开了激烈讨论。
| 航运减排的全球框架:必要却充满不确定
主持人首先抛出了核心问题:下一个国际监管框架是否足以推动行业的实质性变革?
马士基公共与监管事务主管Sanne Henriksen明确指出,这一框架虽不完美,但作为方向性的“里程碑”,能够为行业提供多年来苦苦等待的全球指引,有望加速能源转型。
地中海航运高级副总裁Marie-Caroline Laurent进一步补充,统一的碳定价与认证体系是船东投资的重要前提。她强调,欧洲在实施EU ETS时已经展现了经验与教训,仅靠法规远远不够,还需结合能源、基础设施和可再生计划才能落地。
但星散航运总裁Hamish Norton则表达了担忧。他直言,新规过于复杂,合规难度极高,部分船东或将不得不支付罚款来维持运营。“氨燃料虽然被证明安全,但从技术成熟度上看,它的采用远早于真正准备好的阶段。”
| 燃料选择:鸡与蛋的循环困境
燃料是全场最具争议的话题。
MSC的Laurent强调过渡燃料的价值,认为其是现阶段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可以与现有船队兼容并发挥过渡作用。
华光海运董事总经理William Fairclough则从中国的实践出发,指出中国已在替代燃料生产方面投入巨资,但政策与监管的不确定性导致部分项目出现观望甚至降温。他坦言,这种“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题仍困扰着船东和燃料供应商。
来自罗夏信律所的专家Haris Zografakis则提醒业界,不应仅从供需角度看待燃料转型。航运业长期依赖炼油产业的副产品作为燃料,替代燃料需要全新的责任框架与保险安排。他呼吁国际社会尽快建立法律与责任体系,避免风险集中于船东一方。
| 船东策略:谨慎观望与渐进投资
在订船与投资策略上,船东们表现出了不同态度。
Fairclough直言,不确定性已显著抑制了新船订单活动。集装箱航运因货物需求明确,订单量依旧庞大,且以甲醇双燃料设计为主;但在油轮与散货市场,船东们更加谨慎。
星散航运的Norton明确表示,该公司目前不会下新船订单,而是通过回购股票和保留现金来应对未来风险。他指出:“造价过高的新船若只配置传统燃料,未来可能面临巨额罚款;而氨燃料船虽然能规避部分风险,但技术与安全问题远未解决。”
整体来看,船东更倾向于“渐进过渡”而非激进转型。许多企业在等待更清晰的政策与燃料市场供给,再决定是否进行大规模舰队更新。
Zografakis从法律角度提醒,航运业不能套用“需求创造供给”的传统逻辑。燃料问题不仅是市场供需关系,还涉及法律责任、监管执行、保险覆盖、安全操作等一系列复杂议题。他强调,缺乏全球统一责任框架将严重阻碍新燃料的推广。
MSC和马士基则一致认为,监管确定性才是资本流入的关键。“如果没有清晰的全球规则,投资将持续延迟,行业只能在观望中徘徊。”
| 共识与未来展望
虽然嘉宾们在燃料路径、投资时机等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在几个关键点上形成了共识:
● 全球统一监管框架不可或缺:只有统一的标准,才能避免碎片化规则增加合规负担。
● 能源效率是近期重点:在2030年前,提升能效将比大规模使用替代燃料更具现实意义。
● 多路径并行是必然选择:LNG、甲醇、氨及掉入式燃料将共存,行业不可能依赖单一燃料完成转型。
● 不确定性延缓投资:无论是船东还是燃料供应商,均在等待更明朗的政策与市场信号。
在对话尾声,各方均强调,未来十年航运业能否顺利实现绿色转型,取决于全球统一且可执行的监管体系,以及能否通过技术、市场和政策手段降低不确定性。
12-21 来源:张恩瑜 船舶技术法规研究中心
04-03 来源: China PSC
08-19 来源:连云港海事
04-12 来源:丁一文 邹 婕 世界海运
08-04 来源: 国际海事研究中心
06-18 来源:连云港海事
03-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1-18 来源:张云嵩、严青 造船技术与海洋平台
03-21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6 来源:林新通 世界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