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德海事网-专业海事信息咨询服务平台

中石油生物燃料突围海外新航道

从“卖燃料”到“建生态圈”,从“单点攻坚”到“全球织网”,国际事业公司锚定市场开辟新局面——

近日,新加坡TANKSTORE码头汽笛长鸣,从南通港出发的“帝达”轮完成了1万吨生物柴油卸货。时隔两年,国际事业公司再次创下对新加坡单批次生物柴油供应的新高。

两年间,从欧洲市场的“寒意”到亚太航线的“火热”,这艘驶向狮城的巨轮,承载的不仅是货物,更是中国企业扎实推进市场营销攻坚工程、奋力开辟新航道的突围实践。

| 风口与暗礁,生物燃料贸易的起锚

随着全球加速绿色低碳转型,生物燃料成为全球能源供应体系的关键拼图。在面向未来的产业竞争中,中国将通过持续探索创新,为全球生物燃料行业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

2022年,公司完成生物航煤内地首次出口和香港首次进口。

2016年,国际事业公司在欧洲组建专业团队时,欧洲作为最大的生物柴油消费市场,欧盟占据了主导地位。“找客户太难了。那时当地已经有了成熟的贸易圈子,作为市场的新进入者,只能一遍遍详细介绍自己。”回想起初创时的艰难岁月,成品油部相关负责人不禁感叹。

破局的关键,是用“专业”打破质疑。凭借全球贸易网络与运营能力,国际事业公司的生物燃料业务迅速跻身欧洲前列,成为国内最大的生物柴油出口商之一,市场份额一度占据半壁江山,并于2024年完成全球首单生物航煤实货窗口交易。

欧盟是我国生物柴油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欧盟生物柴油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二季度,中国生物柴油对欧出口量占生物柴油总出口量的比例从87%增长至98%。然而,由于当地行业政策的变化,许多企业的生物柴油业务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2022年,国际事业公司率先向香港市场销售生物航煤,开启我国生物航煤亚太市场新篇章。2023年,公司在亚太地区首个生物燃料公开市场(阿格斯平台)完成首单线上交易。

这一系列突破,源于国际事业公司对亚太市场的多年蓄力。欧洲虽起步早,但政策环境波动大,竞争激烈。早在2019年,公司基于对全球能源转型趋势和市场潜力的研判,将亚太锁定为业务拓展“新大陆”,提前进行生物燃料业务布局。

| 破局者的航线,拓展多元化市场版图

从欧洲到亚太,开拓之路挑战重重——市场需求分散,认证体系碎片化,客户认知有待培育。如何在潜力大但门槛较高的亚太市场成功破局?

2023年,公司完成中国石油首单生物船燃供应和加注。

破局之道,藏在精准定位、协同协作与产品优势的合力中。

精准定位是合作的前提。香港市场虽然对生物柴油的需求量较小,却因其独特的贸易位置而独具优势。公司借此契机延长产业链:向当地工厂供应内地原料UCO(餐厨废弃油脂),再将加工后的生物柴油销往欧洲及其他市场,打通“原料采购—加工—销售”通道。“这是我们首次将生物原料销往除欧洲以外的地区。”该交易员说,“这得益于多年来与工厂积累的信任。”

内外协同保障业务落地。在本部成品油单元的统筹协调下,公司各境内外分支机构各司其职,合力打通全流程,推动生物柴油原料的成功登陆。

产品优势赢得市场。日本市场对环保能源要求严格,而二代生物柴油(HVO)符合其需求。团队以此为切入点,提前两三年对接客户,反复磨合方案。2025年5月,这份长达数年的铺垫终于转化为实质性订单,首单二代生物柴油成功进入日本市场,让国际市场认可了中国绿色能源的价值。

如今,公司在深耕欧洲市场的同时,实现了对亚太和欧洲非欧盟市场的拓展,并成功打入了南美市场,成为当地最大的生物乙醇供应商。除欧洲业务外,新兴市场近年来贡献了25%的增量,逐步构建起多元化的全球营销网络,为公司强韧性、添活力,显著提升了生产能力和经营灵活度。

| 从“卖燃料”到“建生态”,创新营销模式

传统的“一对一”买卖关系在开拓新市场、应对系统性风险时,显得力不从心。打破单一交易思维,构建“多维立体、多融互促、多元协同”生态圈的创新营销合作模式应运而生。

2024年,公司与中国石油流通协会联合举办生物燃料行业会议。

变革,始于对行业痛点的洞察。“以前谁有资源谁说了算,现在谁有渠道谁主导。”对此,每一位交易员都深有感触。新的营销模式能够有效发挥上中下游各业务环节作用,提升产业链价值创造能力。

在与荷兰航空的长期合作中,国际事业公司从一次纯生物航煤现货合作开始起步。伦敦公司通过扎实的走访调研,促成了中资企业首次直接向欧洲本地终端客户供应生物航煤的订单,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截至目前,公司在全球众多国家开展机场加油业务,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协作,发挥优势,努力成为全球重要的生物航煤贸易商。

“不只是自己盈利,更要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成品油部相关负责人说道。针对生物柴油单价高等问题,公司联合银行开展产融合作,既缓解了国内生产企业的困境,又帮助公司锁定了原料及产品的来源。

“帝达”轮已抵达新加坡,但中国生物燃料贸易的航程远未结束。从南通港的晨雾到新加坡的港口,从单一航线到多点开花,从传统买卖到生态共赢,这艘能源巨轮,正驶向充满希望的“新蓝海”。

转载自:中国石油国际事业

原文刊发于《中国石油报》2025年8月28日第1版,部分文字有改动。

石油报记者 |  马宇涵

供  图 | 苏思元

热门推荐
  • 一篇文章带你读懂什么是EEDI,EEXI,CII?

      由国际海事组织(IMO)委托撰写的一份报告指出,航运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由2012年的9.62亿吨增至2018年的10.56亿吨,如果不加以......

    12-21    来源:张恩瑜 船舶技术法规研究中心

    分享
  • 【解读】欧盟区域航运“脱碳”法规对全

      法规回顾 2024年1月1日起,航运业已经正式被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mission Trading System,简称ETS),要求所有进出欧盟和......

    04-03    来源: China PSC

    分享
  • 一波三折的压载水管理公约D-2标准实施要

      谈起现行国际海事组织生效的公约,《2004年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简称压载水管理公约)可谓说是比......

    08-19    来源:连云港海事

    分享
  • 典型船舶年度营运碳强度模拟计算及评级

      摘要:根据MARPOL公约附则Ⅵ最新修正案中有关船舶营运碳强度的相关要求,选择上海地区四种典型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分别......

    04-12    来源:丁一文 邹 婕 世界海运

    分享
  • 透过EEXI理念,看现有船舶减排技术发展

      2020年7月6日至7月10日,国际海事组织(IMO)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船舶温室气体减排会间会工作组(ISWG-GHG)举办了非正......

    08-04    来源: 国际海事研究中心

    分享
  • 船舶垃圾的分类及排放要求,你了解吗?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广大人民群众要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

    06-18    来源:连云港海事

    分享
  • MARPOL中的“距最近陆地”距离各国各有不

      MARPOL公约或称《防污公约》允许在距最近陆地不少于12海里处航行的船舶将未经处理的食品废弃物排放入海。听起来很简单?......

    03-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分享
  • 现有船舶能效指数(EEXI)综述

      随着2050年温室气体战略的实施,IMO制定了在2030年之前将航运碳排放强度降低40%,并在2050年之前降低碳排放总量50%(碳强度......

    01-18    来源:张云嵩、严青 造船技术与海洋平台

    分享
  • 这里有份压载水记录簿记录范本——中英

      这里有份压载水记录簿记录范本 中英文对照版 压载水记录簿缺陷最多! 压载水管理公约生效以来,无论东京备忘录,还是巴......

    03-21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分享
  • 新国标实施后船舶生活污水排放安全检查

      摘要:介绍两起船舶生活污水安全检查的典型案例,梳理国际公约、国内法规及标准关于船舶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要求,分析......

    10-16    来源:林新通 世界海运

    分享
返回列表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