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4日,海关总署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 税目产品零关税政策,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开放,促进中非经贸合作。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此举为非洲商品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大门,而其产生的连锁反应正迅速向产业链各环节渗透,其中航运业将成为这场变革中最直接的受益方与变革者。
零关税政策最直接的影响,便是降低了非洲产品的出口成本。在农业领域,可可、咖啡、茶叶、谷物等非洲特色农产品将凭借价格优势抢占中国消费市场。能源与矿产领域,如石油、铜、钴、稀土等战略资源的贸易壁垒消除,将进一步巩固非洲作为中国能源与工业原材料重要供应地的地位。而纺织品、木制品等增值商品的关税豁免,则为非洲制造业升级提供了强劲动力,推动中非贸易从 “资源换制成品” 向更均衡的结构演进。
这场贸易变革对航运业的影响,正从需求端、航线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维度逐步显现,成为重塑全球航运格局的关键变量。
货运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随着非洲商品以更低成本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能源矿产及增值商品的进口量预计将大幅攀升。
航线布局将向非洲东部与南部倾斜。过去,非洲与中国的贸易多依赖西非港口(如拉各斯),但随着东非、南非地区的农业与矿产资源出口潜力释放 —— 东非的咖啡、茶叶,南非的铜、钴及增值商品将更便捷地进入中国 —— 航运航线正加速向蒙巴萨(肯尼亚)、德班(南非)、达累斯萨拉姆(坦桑尼亚)等港口聚集。这要求航运企业重新规划运力投放,增加东非、南非港口的挂靠频率,甚至开通直航航线,以缩短运输时效,降低中转成本。
港口与物流基础设施迎来升级契机。货运量的激增与航线调整,将倒逼非洲东部与南部港口提升运营能力:一方面,港口需要扩建码头、增加吊装设备以提升装卸效率;另一方面,需完善冷链仓储、危险品存储等专业化设施,以匹配农产品与能源矿产的运输需求。同时,为衔接港口与内陆产区,铁路、公路等多式联运网络的建设将加速,这也将推动航运企业与陆运、仓储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构建 “港口 - 内陆 - 终端” 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体系。
航运企业面临结构性机遇。对于集装箱航运公司而言,增值商品贸易的增长将带动高附加值货物运输需求,需优化集装箱船队结构,增加冷藏箱、特种箱的配比;干散货与油轮企业则可抓住能源矿产出口增长的红利,调整运力投放,深耕中非航线;而综合物流服务商则可拓展 “门到门” 全程供应链服务,整合运输、仓储、报关、外汇对冲等环节,为贸易商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04-0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09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29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8 来源:信德海事
10-12 来源: Drewry德路里
01-16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2 来源:SinorigOffshore
03-25 来源:世界海运 作者李姗晏,李永志等
0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