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互征特殊港务费的新格局下,10月16日,太平洋航运(Pacific Basin)宣布对公司架构与运营版图进行实质性调整,将核心经营主体与合同签署中心转移至新加坡,以降低USTR“301条款”及中国“船舶特别港务费”带来的合规暴露与运营不确定性。这是继Seaspan确定将部分船舶迁往新加坡后,另一家重要的航运企业做出从香港迁出的决定。
太平洋航运强调,依据目前向港交所披露的股权情况,不认为其25%或以上股权由美国或中国相关主体直接或间接持有,两端“港口费”规则预计均不适用于集团,但仍将持续向美中主管部门寻求书面澄清。
太平洋航运组织架构重大变动
2025年10月14日,美国USTR依据“301条款”对中国拥有或经营船舶征收额外港口费正式生效。同日,中国交通运输部对美国拥有或经营船舶征收船舶特别港务费同步生效。在此格局下,太平洋航运(Pacific Basin)启动了一场以合规为导向的架构重组。
首先,最明显结构变动便是将核心船队半数的所有权、经营权与合同签署权迁往新加坡。
PB表示:“我们经扩大的新加坡公司架构将持有我们的新加坡籍货船,并将成为所有货运及期租合约的签约方。我们计划将约半数自有船队的所有权及船旗国转为新加坡,并已按计划对若干艘货船完成相关转移。”
在301条款维持生效期间,只有通过该新加坡架构持有及或订约的自有与租赁货船,才会被分配执行前往美国港口的航程。母公司太平洋航运集团有限公司的注册地百慕达维持不变。
据信德海事了解,太平洋航运的大部分自有船队目前都在香港挂旗,其大约三分之一的船舶是在中国建造的。总体上看,Pacific Basin 拥有 107 艘散货船,包括 59 艘灵便型、48 艘超灵便型,截至9月30日还有17 艘长期租船,包括10艘灵便型和7艘超灵便型散货船长期租船。
第二,战略指挥与关键技术管理也由新加坡团队统筹,全球11个办公室继续分散执行日常商业与营运。
公告中太平洋航运指出:我们的战略领导由新加坡团队承担。太平洋航运的战略领导与商业决策的整体最终责任,以及我们新加坡籍船队的技术管理责任,均由新加坡团队承担。与此同时,全球其他组织架构基本维持不变,日常商业与运营管理仍由包含新加坡在内的11个全球办事处分散执行,以确保与全球货运客户保持紧密联系。
事实上,这意味着太平洋公司已经将总部职能从香港迁往新加坡。
在第三季电话会议上,太平洋航运首席执行官Martin Fruergaard也变相证实了该集团的总部定义发生了改变。
Martin表示:“关于我们总部的表达方式很有趣,我们说的是,我们的战略领导力以及最终的商业管理或决策,现在都在新加坡。而这些是主要办公室或总部的定义,所以它已经改变了。”
以上三图截自PB官网
太平洋航运将总部迁往新加坡这一事实也从其官网表述可以看出,目前,新加坡办公室是唯一承担战略领导这一职能的办公室,而香港则改为商业、技术、船员及其他支持性职能办公室。因此,虽然太平洋航运并没有明确说明,但实际上这一举措是对公司定义的重大调整,从明确的香港上市公司改变为概念较为模糊的“总部在新加坡的公司”。
这一调整,直指美国USTR依据301条款对“中国拥有或经营”船舶征收额外港口费与中国对“美国拥有或经营”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的双向压力,旨在降低合规暴露与运营不确定性、维持航线自由度与客户可得性。
第三,董事席位任命变动,自2025年10月13日起,丹麦籍高管Kristian Helt出任新的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张日奇辞任。
这一项改变同样是为缓解301调查中附则Ⅰ“对中国拥有或经营船舶”规则的适用风险。改变了董事会领导层的国籍占比,已降低对规则的暴露度。
新任执行董事Kristian Helt
另外,太平洋航运还指出,目前该公司已就“25%规则”与费用适用性持续咨询外部法律与税务顾问,并主动向美国海关及边境保卫局(CBP)与USTR、中方主管部门寻求进一步书面澄清。
太平洋航运重申,自身为无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约99%股份为自由流通,最终实益持有人分散且多数无需向公司披露国籍或税籍居所,导致25%阈值的外部认定存在不确定性,更需监管机关的明确口径。
业绩稳健,中长期看涨
就业绩而言,虽然受港口费的负面影响,但太平洋航运在2025年第三季度延续稳健表现。
具体来说,其核心业务按期租合约对等基准日均收入方面,小灵便型为11,680美元/日,同比下降15%,较上半年上涨6%,超灵便型为13,410美元/日,同比增加10%,较上半年上涨10%;营运业务在6,830个营运日上实现约750美元/日(净)的日均利润(年初至今约720美元/日),为核心船队提供稳定补充。
同期市场现货水平亦显著走强,小灵便型(BHSI,经调整)与超灵便型(BSI)现货均值约分别为11,590与14,310美元/日,太平洋航运业绩改善主要受三季度运价快速上行(尤其超灵便型)与自有/租赁组合的协同拉动。
展望未来,太平洋航运认为短期内在季节性因素与“双边港口费”等制度性摩擦叠加下,市场仍将伴随波动但受益于小宗散货稳定需求与各类扰动收缩有效供给,运价中枢有望获得支撑;
中长期看,全球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兴经济体城镇化将带动钢材、水泥与建材贸易增长,而在订单/船队比维持低位、船队老龄化加剧与减碳规则趋严的背景下,干散货供给基本面偏紧。
太平洋航运表示:将继续执行“以旧换新、逆周期配置”的船队策略,保持低现金收支平衡与高灵活度:一方面择机购入现代二手船、推进低排放新造船与附购权长期租约,必要时寻求具战略协同的并购;另一方面巩固新加坡合规与调度枢纽,提升全球客户可达性与运营韧性,在不确定环境中兼顾增长与减碳转型。
总体来看,太平洋航运此番迁中枢于新加坡,不是简单的地址调整,而是围绕合同签署权、船旗、战略指挥权与合规口径的一揽子重构。事实上,面对持续演进的双边港口费与全球合规新常态,航运公司能做的事情其实有限,更多是调整自身以适应政策的变化。
因此,随着后续的船公司不断调整,未来的合规情况可能维持在小部分暴露在征收费用的规则中,大部分合规运行才是最终业界常态。
04-0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09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29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8 来源:信德海事
10-12 来源: Drewry德路里
01-16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2 来源:SinorigOffshore
03-25 来源:世界海运 作者李姗晏,李永志等
0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