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船舶经纪公司BRS Shipbroker最新研究显示,在10月14日同步生效的中美港口费政策下,全球航运市场将出现二元结构。一端是不触发费用、可自由进入核心贸易航线的合规运力,另一端是受费用约束、在中国相关航线面临不确定性的受限运力。
BRS认为,在地缘博弈的外力推动下,市场运费的定价逻辑从单一供需,转为供需与合规属性双因素的复合框架,因此,合规运力据此获得战略性定价权。
最终,对期租市场来说,相比长期期租,短期租需求会有所上升、各地域运价分化、以及合同条款向“所有权/船旗/股权”校验倾斜,是未来数月的高概率特征。
背景:对等反制,口径仍存不确定
9月底,中国修订《国际海运条例》,授权对实施歧视性限制的国家采取反制。10月14日起,中国港口对特定“美国关联”船舶征收船舶特别港务费,单船年度最多征收5次,金额随时间递增,并与美国 USTR 的时间表基本同步。与美方将对象分级不同,中方未采用相同分级,同时设置了中国建造船舶豁免、空载进厂修理豁免及个案批准豁免等路径。
BRS 指出,目前最大不确定性在于“美国关联”的认定。中方细则中的关键条款之一涉及美国企业/组织/个人直接或间接持股≥25%(含表决权或董事会席位)即可能触发“美国关联”。
但单一股东≥25%与多名股东合计≥25%是否同样触发、核验与举证如何落地、责任如何分配等,仍待权威释义。
此外,监管口径为主管部门保留了调适与豁免空间,导致市场对“谁是美国/中国关联”的判断出现差异,并直接传导到报价、船期与合同条款之中。
后续产生的影响
1)“二元市场”成型,合规溢价抬头
BRS认为,承租人为降低不确定成本与时间风险,优先筛选合规船舶,形成选择偏好与价格溢价。受限运力在涉华航次中机会收窄,为维持利用率,往往在回程或非涉华航线上以折价成交。价差不仅体现在现货,也延伸至定期租:合规船东更谨慎锁长约、倾向惜租待涨;受限船东为锁就业更可能接受保守条款与价格。
2)区域与季节性运价将系统性错位
从季节性来看,今年,地缘政治已经成为影响贸易的关键变量。传统季节性的供需规律已经失效,具体表现为今年出现了旺季不旺,淡季加班的现象,而船队难以仅凭“旺淡季”线性响应。
3)期限结构偏好改变
另外,BRS还指出,由于执法口径、举证责任与豁免名单未完全稳定前,承租人更偏好3–6个月的中短期定期租,以便随规则演变滚动校准运力组合。合规船舶倾向增加现货与短租比重。
4)合规尽调责任加重
就合同条款方面,围绕费用责任与触发条件,费用负担条款将被前置和细化;双方对所有权、经营权、融资来源、表决权、董事会席位与船旗等的披露与声明会更严格;必要时设置装卸港灵活性条款以应对政策位移。KYC/实益所有人核验将成为租船业务的基本工作内容。
对船东而言,短期需在合规属性、船期与客户组合间权衡;中期评估所有权/表决权结构、船旗与建造地对关键航线准入的长期影响,并在必要时进行结构性调整。在中美港口费框架持续且递增的情境下,合规溢价将以不同形态留存在价格体系内,成为运力配置与资本开支决策的底层变量。
04-0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09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29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8 来源:信德海事
10-12 来源: Drewry德路里
01-16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2 来源:SinorigOffshore
03-25 来源:世界海运 作者李姗晏,李永志等
0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