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美国环保组织环境保护基金(EDF)与劳氏船级社海事脱碳中心(Decarb Hub,由劳氏船级社集团与劳氏船级社基金会合作成立)联合发布了《引领净零转型——探索创新理念,以弥合威胁航运业气候目标的万亿级投资缺口》。
据称,该报告基于两年的研究成果,结合对船东、金融机构、燃料开发商、保险公司、学者和非政府组织的40余次访谈,展现了对整个航运价值链的洞察,回应了“若资金不足,到2050年航运排放量可能达到2008年水平的130%”的警告。
EDF可持续金融高级政策分析师、报告共同作者Guillaume Morauw指出,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行动,预计航运业排放量将持续上升,到2050年将严重偏离摆脱化石燃料的轨道。
船舶和燃料基础设施的巨额资本支出意味着该行业在实现转型时面临庞大的融资需求。尽管包括国际海事组织批准的相关框架在内的最新进展,已使航运成为首个为排放付费的行业,但如果没有公共和私人金融机构的充分支持,这一进程可能会停滞。
Morauw补充指出,额外的创新机制对于降低项目风险和大规模引导资本至关重要。通过支持节能改造,能源效率贷款平台可以帮助船东减少排放并降低转型风险,同时也为融资方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发挥影响力并实现投资组合的脱碳。
然而,投资者的气候目标往往与航运业高排放基线和有限的零排放选项相冲突。这种脱节已经显现:202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一些高级金融专业人士因ESG风险考虑退出航运业,这将使获得可负担资本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对小型船东而言。
金融机构仍对这一最难脱碳的行业保持谨慎,而要扩大零排放和近零排放燃料项目,需要巨额资本支出,在某些情况下,仅基础设施、储存和码头设施的投资就可能高达20亿美元。
劳氏船级社海事脱碳中心项目经理、报告共同作者Dana Rodriguez指出,这些挑战在航运融资与基础设施融资之间缺乏沟通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尽管两者相互依存,但脱节依旧存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燃料采购策略必须不断演进,而整个海运价值链上的大胆合作至关重要。
该报告探讨了三种有助于释放投资的概念,旨在通过降低项目风险、扩大可负担资本的获取渠道以及展示脱碳的更广泛益处来推动行业转型:
● 海运乘数:一种碳核算工具,用于量化投资清洁船舶对供应链的益处,展示航运脱碳如何在多个行业和投资组合中带来“级联”减排效果。
● 能效贷款平台:一个混合融资平台,将船舶改造项目汇集起来,以降低风险、提升市场成熟度并扩大可负担资本的获取,尤其面向小型船东。该平台聚焦于节能技术,旨在短期内减少排放并降低转型风险。
● 分期承购(TSO):通过将长期承购协议拆分为更短、可叠加的部分,重塑清洁燃料合同。这一机制既能为买家提供更大灵活性,也能为燃料开发商提供收入确定性。TSO可以由燃料生产商、开发银行或“零排放海事买家联盟”(ZEMBA)等联盟管理。
Rodriguez最后强调,行业的“各自为政”阻碍了航运业的转型。金融与航运必须在中间相互配合,才能实现可持续且可负担的转型。
12-21 来源:张恩瑜 船舶技术法规研究中心
04-03 来源: China PSC
08-19 来源:连云港海事
04-12 来源:丁一文 邹 婕 世界海运
08-04 来源: 国际海事研究中心
06-18 来源:连云港海事
03-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1-18 来源:张云嵩、严青 造船技术与海洋平台
03-21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6 来源:林新通 世界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