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延续了运价下行的趋势。虽然亚洲—美国航线的即期运价仍在下跌,但跌幅有所收窄,业内人士认为市场可能趋向于平静期。与此同时,赫伯罗特(Hapag-Lloyd)首席执行官Rolf Habben Jansen则公开驳斥了业界关于“运力严重过剩”的警告,认为未来几年不会出现所谓的“灾难性失衡”。
运价跌幅放缓,或迎来温和旺季
根据Drewry世界集装箱指数(WCI)、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以及Xeneta XSI三大指数,亚洲—美国航线运价本周继续下跌:
● WCI数据显示,上海—洛杉矶航线下跌2%,至每FEU 2494美元;上海—纽约航线下跌5%,至3638美元。
● SCFI显示,美西航线下跌3.51%,至1759美元/FEU,美东航线下跌2.61%,至2769美元/FEU
● Xeneta XSI录得亚洲—美西航线周跌4.92%,至1913美元/FEU,但跌幅已较上周的7.92%明显收窄。
Drewry的高级经理Hind Chitty警告,船公司通过停航调控运力的手段效果有限,新增船舶交付可能导致过剩风险进一步加大。她认为今年难现传统旺季。
不过,Xeneta首席分析师Peter Sand则保持谨慎乐观。他表示,10月—11月或许会出现“延迟且温和的旺季”,短期市场运价可能小幅回升,部分长期合约运价亦可能受旺季附加费影响。
Habben Jansen:运力失衡预警“年年喊狼来了”
面对市场上集运市场运价下跌的情况,业界普遍认为集装箱运力增长超过了需求,供需失衡是此次九连跌的主要原因之一。集运市场,运价九连跌!然而,赫伯罗特CEO Rolf Habben Jansen在公司二季度业绩发布会上明确表示,不认同“运力即将严重过剩”的说法。
“我个人并不认为2026年会出现所谓的‘供需严重失衡’。”Habben Jansen说,“不要忘记,在我进入这个行业以来,每年几乎都有类似的预警,尤其是过去五六年,从新冠疫情到后疫情时期,大家总在说‘危机要来了’,但事实是市场仍然维持了运行。”
他强调,额外的船舶在某些突发情况下反而是及时雨。例如红海危机爆发后,绕行好望角延长了航程,占用了更多运力,而正是这些新增船舶使得航运公司能够维持供应链的运转。
“我们必须接受航运业本身的波动性,而不是奢望供需永远保持精确平衡。”Habben Jansen表示。
大量订单未必意味着危机
针对目前庞大的新船订单量,Habben Jansen认为情况仍属可控。他指出,2025—2026年的新船交付量“并不疯狂”,而且一旦市场趋紧,船公司可以通过加速拆解老旧船舶来调节运力。
“未来三四年,确实会有一些季度运力过剩,但这就是航运业的常态。”他补充道。
这一观点与赫伯罗特的合作伙伴马士基不谋而合。上周,马士基CEO Vincent Clerc也在财报发布会上表示,大量新船顶多会导致“两到三个艰难季度”,之后全球运力将逐渐与需求匹配。
04-0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09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29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8 来源:信德海事
10-12 来源: Drewry德路里
01-16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2 来源:SinorigOffshore
0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3-25 来源:世界海运 作者李姗晏,李永志等
10-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