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造船对决:谁能掌控未来? 信德海事网 吴琪琦 2025-10-20 17:22

中国

产能订单全面领先,迈向绿色高端

在全球造船业的竞争格局中,中国已经稳坐“头号玩家”的位置。2024年,中国船厂承揽了全球约71%的新船订单(以CGT计),年产能突破2300万吨,远超日韩。

在油轮市场,中国份额从2022年的32.4%升至2023年的62.6%,并在2024年进一步提升至71.2%,集装箱船订单也呈现出相似趋势。

BIMCO首席航运分析师Niels Rasmussen指出:“过去五年,中国船厂完成了全球一半的船舶交付运力,目前在全球手持订单中的份额达到66%。”

这一领先地位得益于完整的产业链成本优势。依托宝钢、鞍钢等大型国有钢厂的稳定供应,中国船板价格较日韩更具竞争力,再加上充足的劳动力,使其成为全球造船成本最低的国家之一。

来源:Clarksons Research

Clarksons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12月,中国商船队总吨位已达2.829亿GT,作为全球最大的船东国,庞大的内需也为本土船厂提供了稳定订单。

BRS在《2025年年度回顾》中评价,中国造船业已建立在“设备精良的船厂、庞大的配套制造业以及健全的金融体系”之上,不再只是依赖廉价劳动力。

中国船厂也正在进军绿色与高端船型。2024年,江南造船为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交付了17.5万立方米LNG运输船“AL SHELILA”号,采用自主设计的Mark III Flex薄膜货舱,标志着中国在高端能源船舶领域的突破。

Rasmussen也强调,未来五年全球45%的订单将集中在集装箱船和LNG船,而过去五年这一比例仅为25%,“重点正在坚定地转向超大型船舶”。

交通运输部主导的全球可持续交通创新联盟(GSTIA)吸引了英国清洁航运技术公司Silverstream Technologies成为联合创始人之一。

其核心产品空气润滑系统(ALS)可减少约5–10%的燃油消耗与排放,已在招商轮船的新造LNG船和新加坡Seatrium的LNG船改造项目中落地,并正加速向亚洲船厂推广。

公司中国区总经理Andrew Starforth透露,截至2025年1月,亚洲超过5000载重吨的船舶中,已有超1万艘配备或订购节能技术,比一年前增长约10%。

Clarksons的统计也印证了这一趋势:目前亚洲船厂建造的在役船舶中,约有三分之一已装配了减排技术,而在新船订单簿中,这一比例更高,达到 42%。

Silverstream与中国船级社签署原则性协议

 韩国

聚焦高附加值船型,寻求突破扩张

相比之下,韩国的战略更聚焦,作为高附加值船型的老牌强者,韩国船厂在LNG船和海工船领域依然保持优势。

三星重工(Samsung Heavy Industries)今年接连收获大单,包括来自大洋洲船东的六艘LNG运输船订单(预计自2028年11月起交付),以及七艘LNG船、九艘穿梭油轮、两艘乙烷运输船、四艘原油船、两艘集装箱船和一个海上生产设施(前期工程)。

与此同时,韩国船级社(KR)与三星重工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研发一型 17.4万立方米三货舱LNG船。通过减少货舱数量减轻船体重量,提高燃油效率,降低天然气自然蒸发率,同时减少泵送系统数量,降低维护与长期运营成本。韩华海洋(Hanwha Ocean)也在开发带前甲板室的LNG船型,通过优化风阻设计并预留风力推进系统空间,推动更节能的解决方案。

韩国在支线集装箱船市场同样表现突出,Clarksons数据显示,2024以来全球共订购了33艘3000TEU以下的支线集装箱船,其中 HD现代尾浦造船(HD Hyundai Mipo Dockyard)拿下了16艘,市场份额居首。

不过,《劳氏日报》指出,韩国在全球造船市场的份额已连续四年下滑。

为应对竞争,韩国政府启动了一项为期十年的投资计划,提出“造船超差距愿景2040(K-Shipbuilding Hyper-Gap Vision 2040)”,目标是在氨燃料、氢能、LNG等新一代船型动力上建立长期技术壁垒。

ING Think数据显示,2024年11月韩国船舶出口同比增长40.2%,远高于整体出口增速8.5%,出口依赖度远高于中日。

在这种背景下,韩国船企正加速布局海外:韩华海洋(Hanwha Ocean)斥资约1亿美元收购美国费城船厂(Philly Shipyard),切入“琼斯法案”市场;现代重工集团(HD Hyundai)则分别与美国海军舰船主力制造商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美国最大的近海支援船企业Edison Chouest Offshore签订合作协议。

今年 6 月,HD 现代宣布启动一项战略造船合作,核心围绕Edison Chouest Offshore(ECO)旗下的Tampa Ship,计划在美国建造集装箱船

日本

从辉煌到持续下跌,政企合力突围

日本的处境则更为艰难,曾经的全球造船霸主,如今市场份额已从2018年的25%跌至12-15%,高成本、产能限制与劳动力老龄化让其传统优势逐渐丧失,造船业产出量也在下降。

BRS数据显示,在干散货市场,日本仅约占四分之一,而中国市份额持续扩大。《iMarine News》也指出,日本造船出口在部分年份下滑超过30%,产业链承压明显。

面对挑战,日本政府和船企正谋求突破。2025年6月,国内最大造船企业今治造船(Imabari)宣布将其在日本联合造船(JMU)的持股比例从30%至60%,控股后者。两家公司联合成立的日本船厂(Nihon Shipyard)已成为全球第四大造船集团,此次合并有望提升管理效率与规模竞争力。

《Ship & Bunker》报道:今治造船还计划斥资90亿日元收购大发柴油(Daihatsu Diesel)15.47%的股份,强化氨燃料等代燃料发动机研发,扩展高端清洁动力技术布局。同时,今治、JMU和川崎重工也在合作液氢运输船的建设。

在政策层面,日本政府提出“国家船厂”构想,计划投入约1兆日元(约69亿美元)建立由政府投资建设、由私企运营的船厂,旨在加速设施现代化、技术升级与规模扩张。更提出到计划2030年将造船产量翻倍,重点发展低排放船技术,如氨燃料、甲醇推进船和液氢运输船等绿色船型。

此外,日本还在寻求国际合作来扩展市场。Splash247和GMIPost报道称,东京与华盛顿正商讨设立 “日美船舶振兴基金(Japan–US Shipbuilding Revitalization Fund)”,重点支持汽车运输船、LNG船和冰级海军舰艇的建造,覆盖日本和美国本土船厂,被视为日本复兴战略的重要一环。

展开全文

相关资讯

国企连续下单!这种船,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信德海事网2025-10-20

多用途散货船MPP,是否会退出历史舞台?

信德海事网2025-10-20

中国海员的竞争对手来了?一船东押注非洲海员培养

信德海事网2025-10-20

继续向中国追加订单!这家船东继续看好化学品航运市场

信德海事网2025-10-20

中日韩造船对决:谁能掌控未来?

信德海事网 吴琪琦2025-10-20

中美互征港口费,航运公司出现董事辞职潮

信德海事网2025-10-20
  •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