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白粉大炸弹,次氯酸钙危险运输 信德海事安全 2025-09-16 13:22

近期集装箱船舶爆炸失火事件频发,究其原因,危险品运输中的瞒报问题成为不容忽视的 “定时炸弹”。

据相关数据统计,高达 27% 的货物损坏是由 “误申报” 导致的,这一比例仅次于 “包装不当”,在各类货物损坏原因中位居第二。这里的 “误申报”,很大程度上便是货主出于各种原因,对危险品运输进行瞒报。其中,次氯酸钙这一在生活中颇为常见的物质,因其在高温下易放热分解,进而引发着火或爆炸的特性,成为了危险品运输中的 “高危分子”。

次氯酸钙粉末

次氯酸钙,俗称漂白精,广泛应用于消毒领域,从饮用水消毒到游泳池清洁,从家庭卫生设施消毒到工业污水处理,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然而,在实际的集装箱运输操作中,次氯酸钙却常常被误申报为氯化钙或其他类似名字的货物种类,诸如漂白粉、CCH、BK 粉、消毒剂、氯石灰等等。这种错误申报,极大地增加了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回顾近年来因次氯酸钙引发的重大航运事故,桩桩件件都触目惊心。

2017年2月13日,APL 旗下拥有 6350TEU 的集装箱货船 APL AUSTRIA 突发大火,初步调查原因指向次氯酸钙产生的化学反应。大火熊熊燃烧,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给船舶和货物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相关阅读:突发大火的APL Austria轮连烧3天!一片惨状..........

2012 年 7 月 20 日,MSC Flaminia 在从美国查尔斯顿驶向比利时安特卫普的途中,同样遭遇了火灾与爆炸的厄运。调查发现,原来是个别集装箱中装载了易燃的次氯酸钙,且货主瞒报,未按照危险品进行处理。这场事故最终导致两人丧生,船舶和大量货物严重受损。围绕这起事件的法律案件历经多年,最终涉事货代 Stolt - Nielsen 同意支付高达 2.9 亿美元的和解金。(相关阅读:集装箱船爆炸致3海员遇难,货主面临1.55亿美元赔偿)

2010 年,夏洛特马士基轮在穿越马六甲海峡时发生火灾,大火燃烧了 11 天才熄灭,造成了大量货物损毁和经济损失。此次事故发生后,马士基即时做出停止接受从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出口的次氯酸钙货物的决定!!随后又有多家航运公司纷纷效仿,提出拒绝运载次氯酸钙。

但令人担忧的是,次氯酸钙仍不断出现在全球各地的运输场景中,这一现象直接表明,绝大多数的次氯酸钙是依靠瞒报运输的,危险品瞒报问题依然严峻。

2015 年 8 月 12 日的天津港重大火灾爆炸事件,这起事故同样与次氯酸钙脱不了干系。据推测,极有可能是次氯酸钙率先引发燃烧,进而引爆了旁边堆放的具有 TNT 炸药爆炸威力的硝酸铵,最终酿成了极其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这些频繁发生的集装箱船舶失火事件,已然给航运业敲响了沉重的警钟。货主瞒报危险品运输,不仅严重威胁到船舶航行安全、船员生命安危以及货物的完整性,还对整个航运产业链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导致运输延误、保险费用攀升、港口运营受阻等一系列问题。

中国海事《IMDG规则》研究室特别提醒

次氯酸钙化学性质活泼,危险特性如下:

   ● 在高温下易放热分解,并引起着火或爆炸;

   ● 粉尘刺激黏膜;

   ● 与有机物或铵化合物接触可着火;

   ● 在潮湿状态下对大多数金属有腐蚀性;

   ● 与酸类反应释放刺激性、腐蚀性、有毒的氯气;

   ● 受热或接触杂质(如金属粉末:铁、锰、钴、镁及其化合物)会分解,易缓慢发热。情况运输情况和要求

近年来,次氯酸钙的出口量在全球范围内有所增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次氯酸钙生产国,其产量占据全球总产量的近60%。2023年,中国次氯酸钙的出口总量约为11.9万吨,主要出口国家包括越南、俄罗斯、泰国、巴西、印尼和澳大利亚等。全球次氯酸钙的运输形式主要是海运和陆运两种方式。

(一)分类和编号

《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以下简称《IMDG规则》)将次氯酸钙货物划分到第5.1类氧化物质,均具有海洋污染性,部分货物还同时具有第8类腐蚀性副危险。

第5.1类货物标志

第8类货物标志

海洋污染物标记

根据货物状态、有效氯含量、水分含量等性质,《IMDG规则》共包含9个次氯酸钙货物条目。货物形式为次氯酸钙(干的或水合的)和次氯酸钙混合物(干的或水合混合物)。

注意:对于水合次氯酸钙和水合次氯酸钙混合物,可通过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运输条件进行鉴定后进行豁免。

(二)包装要求

次氯酸钙货物包装性能除需满足包装类Ⅱ或包装类Ⅲ的要求外,还应遵守包装导则P002和特殊规定PP85的要求,不允许使用包装袋、中型散装容器、大宗包装和罐柜进行装载。

(三)积载隔离要求

积载代码为D。货船和载客数量较少的客船只允许舱面积载,载客超过限制数额的客船禁运。

船舶积载时,应避开热源,避开生活居住场所,货物运输组件必须遮蔽以防止阳光直射。

集装箱内包件的积载,应保持货物之间的空气循环流通。

应与酸类、氨化合物、氰化物、过氧化物等隔离。在同一集装箱中,不得和可燃材料积载在一起。

(四)应急处置

根据《IMDG规则》EmS指南(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应急反应措施指南),次氯酸钙在运输中的应急反应措施代码为“F-H,S-Q”,具体如下:

● 发生火灾时,船员应尽可能在远处有防护的位置灭火。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可能无效,应尽量使用多个水龙喷雾灭火。舱内着火时,要打开舱盖尽可能地通风;当货物暴露在火中时,不要移动已暴露受热的包件。

● 发生溢漏时,船员应穿戴适当的防护服、自给式呼吸器和防火花软底鞋。舱面溢漏时,应用大量水将溢漏物冲洗下船并清除污水;舱内溢漏时,船员应佩戴自给式呼吸器进入舱内,并根据物质的状态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当集装箱发生溢漏时,还应提供充分的通风。

近几年,各地海事管理机构查处多起次氯酸钙货物谎报瞒报案件,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有力保障了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谎报瞒报不可取,安全合规心上记。最后,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总结了一个危险货物“海运通关速成宝典”:

一选二包三装箱,四贴五报安全行!

小编再次呼吁,希望广大货主货代加强自律,遵守法律规范,杜绝危险品瞒报再次发生。

信德海事安全综合报道

展开全文

相关资讯

船舶应至少配备一台 AED

信德海事安全2025-09-16

三副把航线画在浅滩,大副高速盲开,19分钟后才发现搁浅

信德海事网 倪忠祥2025-09-16

漂白粉大炸弹,次氯酸钙危险运输

信德海事安全2025-09-16

2W吨级木屑船运暴风搁浅

信德海事安全2025-09-16

船员两次举报非法排放污油水,航运公司被罚200万

信德海事安全2025-09-16

“马士基茉莉” 号失火2周后,复航

信德海事安全2025-09-16
  •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