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港口船用燃料油检测发现催化剂颗粒含量偏高,船东需高度关注净化系统效能
信德海事网 2025年8月9日讯——近日,国际知名船舶燃料检测机构Maritec Pte Ltd(以下简称“Maritec-Naias”)发布最新《Bunker Flash》报告,披露其在2025年7月25日至8月2日期间,对新加坡港口交付的40批次超低硫船用燃料油(VLSFO)样品进行检测后发现,其中铝(Al)与硅(Si)总浓度(即催化剂颗粒,Catfines)水平偏高,部分样品甚至超过100 mg/kg。
检测结果:多数样品虽符合ISO标准,但催化剂颗粒数值处于高位
根据报告,40份VLSFO样品的Al+Si总浓度分布如下:
● 2份样品超过100 mg/kg;
● 11份样品高于60 mg/kg;
● 29份样品介于51–60 mg/kg之间。
其中,38份样品符合ISO 8217:2005标准(限值80 ppm),甚至满足更严格的ISO 8217:2010/2017版本要求(依据ISO 4259方法单次测试允许值72 ppm)。然而,Maritec-Naias指出,即便数值满足现行标准,其催化剂颗粒含量依然可被视为偏高水平。
技术风险:磨损隐患不可忽视
Maritec 方面称,铝与硅是船用燃料中最常见的硬质颗粒污染物,来源多为炼油催化裂化残渣中的催化剂细粉。若随燃料进入发动机,这些颗粒会对燃油喷射系统、活塞环及气缸套等关键部件造成异常磨损。多家主机制造商已建议:燃料在进入发动机前,Al+Si总量应控制在不超过15 mg/kg的安全阈值。
净化系统效能评估与建议
Maritec-Naias强调,高效运行的燃油净化系统(尤其是离心分油机)是去除催化剂颗粒的首要手段。通过在燃料输送系统关键节点采样,如燃油输送泵、离心分油机前后、日用油柜及滤器后,检测Al、Si浓度的变化,可有效评估净化系统的去除效率。
报告建议船东及轮机组:
1.在加油前向供应商索取并审核《燃料品质证书》(Certificate of Quality),确保燃油批次信息透明可追溯;
2.在燃油净化流程中设置多位置采样点,以便动态监测净化效率;
3.在发现催化剂颗粒偏高时,适当延长离心分油机运行时间或优化操作参数,降低进入主机的硬质颗粒含量。
特别声明
Maritec-Naias指出,本次检测结果仅反映所抽检40批次燃料样品的技术特性,不应视为对新加坡港口整体船用燃料质量的全面评价。
若有意在新加坡进行燃料补给,船东及管理公司应提前做好燃料品质验证工作,并根据船舶主机制造商建议,采取必要的净化和监测措施,以降低潜在磨损风险。
信德海事网将继续关注新加坡及全球主要港口的船用燃料质量动态,并及时为读者提供相关检测信息与技术建议。
来源:Maritec Pte Ltd / 信德海事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