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我国中小型船厂迎来爆发期...... 信德海事网 2025-07-31 16:31

近期,中国船厂接单节奏加快,加之国内老旧船舶更新需求加速释放,中国船厂在炎炎夏季中迎来了一轮新造船高潮。同时,为满足新增订单和结构性需求,多地船厂加快扩能改造步伐,释放产能,迎接市场窗口。

在这一轮行情中,中小型船厂表现尤为活跃。随着全球大型船厂排期普遍延至2028年,全球贸易朝区域化发展,对交期灵活、建造周期短、可定制化程度高的中型船型关注度持续提升,尤其是中型油化船、1000–5000 TEU支线箱船等中型船型的建造需求持续上升,因此,在细分船型领域具备经验积累的中小型船厂正逐步成为国际船东的重要选择。

克拉克森近期的报告指出,而在国际竞争赛道,中国大型船厂未来3年船位紧张,降价接单意愿不强。在这种结构性错位中,中国中小型船厂凭借自身灵活性、配套设施与绿色转型能力,逐步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克拉克森研究称,在整体造船产能紧张的背景下,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产能具有一定灵活性,主要为巴拿马船型以下和中小型集装箱船船台设施。

2025年上半年,克拉克森研究发布的全球船厂接单排名中,多家中国中型和民营船厂首次因在细分船型领域表现突出而进入全球视野。

另据信德海事统计,2024年已有部分大型船厂完成破产资产盘活,进入恢复性建造阶段。而2025年,中型船厂开始加速发力,多家船厂启动升级改造、重启建设,加速我国中小型造船产能释放。

多家船厂改造升级

1 都昌造船厂数智化改造

江西省内实力雄厚的老牌造船企业——都昌造船总厂有限公司,近期正式启动总投资达6000万元的新型新能源高端船舶制造技术产业化项目,标志着企业在绿色智能制造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该项目建设面积约7万平方米,将配备先进的数控等离子切割机、数控三辊卷板机、涂装设备及智能化管理系统等自动化生产设备,并对现有生产线进行全面数智化升级。项目聚焦于千吨级至万吨级新能源油化品船的建造,旨在显著提升造船效率与产品质量,推动公司向绿色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转型。

据悉,都昌造船总厂有限公司前身为江西都昌造船厂,始建于1950年,是江西省首家县级造船厂,曾被交通部定为钢质船建造的定点企业。公司目前占地13.9万平方米,拥有711米岸线和5座15000吨级船台,年造船能力超过10万吨,主营产品涵盖化学品船、散货船、油轮等钢质船舶,是江西省内湖地区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

近年来,该公司持续推进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2023年顺利交付各类船舶30余艘,2024年承接10艘大型船舶订单,产值首次突破1亿元大关。2025年尽管面临全球航运市场的诸多不确定性,公司全年生产订单已排满,产能利用率高企,整体生产形势持续向好。该公司将力争在未来实现年产值突破3亿元。

2 象屿海装智能化升级

启东象屿海洋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近期对现有船台、码头及相关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并计划新购起重机、激光切割机、环保设备等600余台套智能化生产设备,同时配建宿舍、变电站等辅助设施,旨在满足高端清洁能源船舶建造需求,推动企业整体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启东象屿海装是南通象屿海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24年8月,是象屿海装通过司法拍卖成功竞得江苏宏强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核心资产后设立的船舶制造基地。所购资产包括建筑物5.6万平方米、码头一座、3座5万至10万吨级船台、682米长江岸线使用权及相关设备和专利。完成资产交割后,公司迅速启动修缮与改造工程,并于2025年全面展开一期投资,计划总投入5亿元。

作为母公司,象屿海装自2016年底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长江北岸极具竞争力的中型船厂之一,主力产品为环保节能型64000载重吨系列散货船和中小型不锈钢化学品船。截至2025年6月,公司累计接单214艘,已交付121艘,在手订单93艘,载重吨总量超过500万吨,主力产品在国内细分市场保持领先地位。

为支持业务持续发展,象屿海装于2025年6月完成更名及股份制改革,公司名称由“南通象屿海洋装备有限公司”变更为“南通象屿海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也从2024年的2亿元增至3.6亿元,反映出公司向更高层次资本化运作与市场化治理的转型意图。

3 秭归华星船务船厂扩建

秭归华星船务有限公司总投资5亿元的扩建项目于2025年7月14日正式备案,计划于12月开工。项目规划用地3.9万平方米,将新建智能化车间、万吨级浮船坞、扩展船台及配套办公生活设施,全面提升企业绿色智能船舶建造与维修能力。

扩建完成后,企业年建新船能力和维修规模将大幅提升,具备承接更大吨位、更高技术标准船舶的能力。作为长江上游重要船厂,华星船务目前已拥有三座万吨级船台,年修船超160艘,2023年产值达1.6亿元,行业地位稳固。

公司在绿色船型建造方面也取得积极成果,承建的中国首艘甲醇动力川江滚装船“三峡三通1301”轮正在调试,预计年内投入运营。此次扩建将进一步巩固华星船务在内河绿色智能船舶领域的领先优势,助力长江航运向环保、高效方向加速转型。

4 沪东中华提升LNG船产能

虽然作为主流船厂,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也在不断增强生产能力。近日其启动长兴岛新厂区1600吨门式起重机建设项目,由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中标,中标金额约1.46亿元,计划于2026年4月完工。该设备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新厂区重型总段吊装能力,助力大型LNG运输船建造效率提升。

2025年5月,沪东中华宣布整体搬迁至长兴岛新址正式完成,新厂区全面启用。项目自2021年开工,总投资180亿元,占地超430公顷,一期建设包括两座船坞、舾装码头、联合车间、研发楼等,全面对接现代化总装造船需求。产能方面,LNG船年建造能力将从6艘提升至10艘以上。

新厂区采用智能化、绿色化造船体系,引入5G派工、自动焊接、数字管控等先进技术,推动造船流程精益化、作业高效化。除产能提升外,公司近期研发的多型清洁能源船舶已获得五大船级社AIP认证,显示其在绿色高端船型领域的持续突破。随着新厂产线全面投用,沪东中华正加速迈向全球领先智能造船企业目标。

老船厂迎来新生

5 山东福尔顿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2025年7月22日,多元产业巨头赤山集团正式完成对山东百步亭船业有限公司的全资收购,并将其重组为 山东福尔顿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这一举措为山东荣成地区船舶修造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公司将依托原有厂区优质资源进行全面升级。厂区现配有长246米×68米船台一座(配300吨龙门吊)、长120米×26米斜坡船台一座、长150米×45米斜坡坞台一座,具备承造3.5万吨级以下船舶的能力,并可进一步扩展大型船坞及配套设施建设。赤山集团表示,将充分发挥资金、管理和产业链协同优势,推动新公司在船舶制造、维修及配套服务领域实现绿色智能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据悉,山东百步亭船业前身为创立于1953年的荣成海达造船有限公司,是我国北方钢质渔船建造骨干企业之一,2007年被百步亭集团收购,曾交付多艘1万–3万吨级散货船和多用途船,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的建造和配套能力。。尽管2012年后陷入低迷,但其设施基础依然完好,具备恢复发展的条件。

此次重组正值中小型船厂复苏之际。赤山集团作为总资产150亿元、员工超1.2万人的产业集团,此举被视为精准布局新造船周期。未来,山东福尔顿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将加快产能恢复,向绿色高端制造持续迈进,力争成为北方民营船厂振兴的典范。

6 安徽港航陆海装备公司枞阳船厂

2025年2月28日,由安徽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港航集团”)与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港口集团”)共同投资的安徽港航陆海装备公司枞阳船厂项目正式开工。2025年5月,新加坡韦立集团正式在该厂下单建造4艘12000吨自航甲板运输船,标志着枞阳船厂重启后首个国际订单成功落地,也意味着其首制船正式启动,为长江沿线船舶制造注入新的活力。

枞阳船厂前身为安徽东方造船有限公司,曾是安徽省最大的民营船厂,2007年高峰时期接获来自欧洲船东的大额订单,但受金融危机冲击,2012年停产并长期闲置。2024年,安徽省港航集团与山东港口集团联合推动资产重组,依托原厂区35万平方米土地和优质长江岸线资源,启动总投资6.7亿元的“枞阳船厂项目”。该项目以绿色低碳和智能制造为方向,定位为“新能源船舶修造基地、综合立体枢纽港、先进智造新基地和临港经济产业园”,2025年2月正式开工,预计年内建成投产。具体见6.7亿,皖鲁国企联手,又一破产船厂重生!

新船厂聚焦绿色创新,配套新能源动力系统研发、循环经济拆船工艺以及临港产业融合,建成后具备年建造新能源船舶30艘、维修拆解50艘的能力,计划形成年产值超20亿元的现代化产业集群。

7 南通东鑫船舶重工32万吨产能释放

2025年7月28日,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公告,公示三家重点船舶与海工企业的产能置换方案,涉及江苏华滋能源工程有限公司、钦实佳美能源科技(南通)有限公司以及江苏韩通昌洋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置换产能来源于已关停的 南通东鑫船舶重工有限公司。这次产能置换共释放出32万载重吨,成为南通地区近年来最具规模的一次产能重组,标志着新一轮船舶修造产能布局全面提速,为区域船舶制造与海工装备产业释放新增发展空间。

本轮置换以南通东鑫船舶重工原有的40万载重吨造船产能为基础,按1.25:1减量置换规则进行,释放产能被分配至三大重点项目:

●3万吨用于江苏华滋能源绿色高技术清洁能源装备基地技改项目,

●8万吨用于钦实佳美能源科技的高端船舶设计生产基地建设,

●21万吨产能则配置给江苏韩通昌洋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用于其绿色新能源船舶及高端海工装备造修基地项目。

三家企业合计将承接32万吨船舶制造能力,在当前产能紧平衡、绿色转型加速的背景下,释放出强烈的结构优化信号。

作为产能提供方,南通东鑫船舶重工曾是港闸区最大造船企业,但因资金链断裂于2013年停产,2015年进入破产程序,2020年厂区拆除,产能长期闲置。此次置换不仅是对这部分沉淀资源的有效激活,也为南通产业链提供了珍贵的扩张机会。

在三家承接企业中,江苏华滋能源计划新增修船干坞、车间及码头泊位等设施,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年修理能力180艘、折合1350万载重吨,修船产能大幅提升。钦实佳美能源则着眼于风电海工及高端船舶制造领域,借助本次产能释放,快速导入新型产品线,提升区域高端船型设计与建造能力。江苏韩通昌洋由韩通集团控股,规划总用地927亩,项目建成后将具备年产10万吨以上高端海洋装备能力,是目前南通在建体量最大的智能化船海制造项目之一,其承接的21万吨产能将直接转化为新造修基地的核心能力储备。

本轮产能置换的实质,是将一个早已退出市场的中型船厂闲置资源,通过制度化方式重新分配给具备成长潜力和产业契合度的新项目,最大程度实现产能转化效率和结构优化。

随着全球船舶更新换代节奏加快、绿色合规压力持续攀升,以及造船产能结构逐步调整,中国中小型船厂正在迎来一个“错位竞争”带来的战略窗口期。它们不再只是补充型存在,而是在细分市场中承担越来越关键的角色。

从支线集装箱船、干散货船,到小型成品油船和化学品船,这些“船型不大、机会不小”的订单正成为当前造船业中最活跃的一极。面对新的市场格局和客户需求,中小型船厂若能持续推进产能优化、绿色转型和国际化布局,将在未来几年内释放出更强的发展潜力,成为中国造船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展开全文

相关资讯

法国达飞入局,希望参与收购李嘉诚的长和港口

信德海事网2025-07-31

利好!我国中小型船厂迎来爆发期......

信德海事网2025-07-31

四家船厂瓜分中远海发14艘大单!

信德海事网2025-07-31

俄罗斯8.8级地震,将对国内沿海造成强影响,时间公布

信德海事安全2025-07-30

计划曝光!MSC拟下单120艘新船,重用2000名中国海员!

信德海事网2025-07-29

最后一个航次结束!THE Alliance联盟彻底终结!

信德海事网2025-07-29
  •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