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艘装载约7万吨巴西大豆的散货船顺利抵靠连云港港口,标志着渤海远洋公司自2023年8月启动首批大豆进口业务以来,累计完成进口大豆超过20万吨,货值突破7亿元人民币。随着第三批大豆陆续抵港并卸货完毕,渤海远洋正在加速形成稳定高效的南美—中国跨境粮食物流网络。
大豆作为重要战略性物资,我国年均进口量持续高位运行。渤海远洋聚焦“粮食安全”国家战略,正在通过“远洋运输+国际贸易+供应链服务”三位一体的路径,逐步构建覆盖上中下游的大宗粮食进口全链条体系。
4月中旬,装载第二批6.3万吨巴西大豆的货轮抵达中国连云港,随后发往全国(图源:渤海远洋)
技术突破,压缩通过时间
针对全球贸易环境变化和农产品进口过程中通关效率低、时间周期长等痛点,渤海远洋在技术端率先做出突破。公司自主开发并应用的智能溯源系统,整合原产地熏蒸证明、港口装卸记录、运输过程温控等关键数据,成功将单船平均通关时间由20天压缩至15天以内,效率提升超25%。这一技术革新为中国进口大豆通关提速提供了有益示范。
与此同时,渤海远洋依托自有及租赁的8.2万吨级散货船队,持续优化运输调度与卸港对接,建立起“船到即卸、卸后即入库”的粮运作业机制,实现了从巴西港口到国内终端的全程可控、全链高效。
上中下游协同打通粮运产业链
在供应链稳定性方面,渤海远洋已与ADM、嘉吉等国际大型粮商建立战略合作,确保货源长期稳定;中游物流方面,公司围绕南美至中国的长航线打造专业化运输能力,确保长距离粮食航运可持续;下游则与国内重点粮油加工企业实现对接,提升终端落地能力。
通过这一链条协同机制,渤海远洋不仅提高了自身对市场变化的抗风险能力,也提升了整体产业链的韧性。
4月中旬,装载第二批6.3万吨巴西大豆的货轮抵达中国连云港,随后发往全国
多元农产品供应链
据渤海远洋表示:当前该公司正以大豆业务为切入点,稳步拓展南美农产品进口的品类边界。从单一大豆逐步延伸至玉米、小麦等其他大宗农产品,同时探索引入咖啡豆、棕榈油等特色作物,构建“粮食+经济作物”的进口品类体系。
服务国家战略
在当前全球粮食格局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渤海远洋通过规模化运营南美大豆进口业务,不仅在河北地区形成粮食进口新支点,也在中国参与国际农产品资源配置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未来,渤海远洋将在继续做强“船运+贸易+供应链”的基础上,加快培育综合航运服务能力,助力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实施,同时服务河北及环渤海区域开放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