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三星重工(Samsung Heavy Industries)与越南国家石油集团(PetroVietnam)近日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深其在东南亚的影响力,这也是越南成为地区造船中心雄心壮志的重要一步。
一位造船业人士称,三星重工与PetroVietnam的合作模式与其在中国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PaxOcean Zhoushan)的操作类似——这家韩国船厂先签订新造船建造合同,再将订单分包给这家中国船厂。
此次合作聚焦石油与化学品运输船建造领域,三星重工将其全球领先的船舶设计与核心技术与越南石油集团的本土工业基础深度结合。根据协议,双方将在越南本土船厂推进油化船本地化建造,内容涵盖技术转让、劳动力培训及全产业链协同。初期产能将瞄准亚洲需求旺盛的中程成品油轮(MR product tanker)市场,未来更计划涉足苏伊士型(Suezmax)大型油轮制造,逐步覆盖从区域运输到远洋航运的全场景需求。
对越南而言,这一合作堪称国有造船业的“破局之举”。近年来,越南造船业受债务高企、项目延期及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困扰,国际竞争力持续下滑。借助三星重工的技术注入,越南石油集团有望实现从 “组装代工” 到 “自主设计” 的跨越 —— 通过引入模块化建造工艺、智能化生产流程及绿色船舶技术,本土船厂的建造周期可缩短 30% 以上,单船建造成本预计降低 20%。这种 “技术换市场” 的模式,正成为新兴工业体突破产业链低端锁定的典型路径。
对三星重工而言,布局越南是其应对全球产业变革的关键落子。韩国本土劳动力成本年涨幅已连续三年超过 5%,能源价格较东南亚高出 40% 以上,迫使这家全球第三大造船企业加速海外产能布局。越南不仅提供了比韩国低 35%-40% 的劳动力成本,其政府更推出 “2030 年造船业振兴计划”,涵盖土地划拨、税收减免及基础设施配套等多重政策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合作亦是三星重工全球产能网络的重要拼图。该公司此前已在中国山东设有生产基地,而与俄罗斯联合造船集团的合作计划因俄乌冲突搁浅后,越南成为其在新兴市场的核心支点。对比竞争对手现代重工(HD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已在越南头顿省运营的造船厂,三星重工选择与越南石油集团合作,更侧重技术输出与本土产业链整合,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三星重工与越南石油集团的合作,折射出全球造船业“向东转移” 的深层逻辑。一方面,亚洲占全球石油海运量的 70% 以上,中程成品油轮(MR 型)在东南亚 - 东北亚航线的需求年增速达 8%,为本地造船业提供了天然市场腹地;另一方面,越南正通过 “两廊一圈” 战略整合北部湾沿岸造船资源,计划 2025 年前形成年产能 500 万载重吨的产业集群。
行业数据显示,东南亚目前占全球造船市场份额不足 5%,但越南、印尼等国正通过国际合作快速追赶。以此次合作为例,三星重工计划在 5 年内将 30% 的 MR 型油轮产能转移至越南,带动本地配套企业从钢材预处理、舱室模块制造到舾装设备供应的全链条升级。这种 “龙头企业引领 + 本土产业跟进” 的模式,有望使越南在 2030 年前跻身全球造船业第二梯队,与中国、韩国形成错位竞争格局。
随着首艘由越南船厂主导建造的 MR 型油轮计划于 2026 年下水,这场跨越东北亚与东南亚的产业协作,正重新定义全球航运装备制造的地理版图。对三星重工而言,这是其在 “后疫情时代” 重构供应链的关键尝试;对越南而言,这更是从 “制造业新兴体” 向 “高端装备制造参与者” 跃升的历史机遇。
04-0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09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29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8 来源:信德海事
10-12 来源: Drewry德路里
01-16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2 来源:SinorigOffshore
0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3-25 来源:世界海运 作者李姗晏,李永志等
10-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