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4月6号)法国总统马克龙开始对中国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
随同马克龙来华的除了政界、文化界的一众人员,还有60多位大企业负责人,来自:欧洲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法国电力集团、电力及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制造商阿尔斯通、环境和水治理公司威立雅、巴黎银行、化妆品巨头欧莱雅等,同样也包括法国最大的航运公司,也是全球第三大集装箱班轮运营商——达飞轮船(CMA CGM)。
达飞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鲁道夫·萨德(Rodolphe Saadé)继上次2月底来华之后,此次随马克龙又签下一系列重要协议和大单,其中涉及绿色航运的重大消息。
据中国船舶报报道,4月6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与法国达飞海运集团在北京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协议包括建造12艘15000TEU甲醇双燃料动力大型集装箱船和4艘23000TEU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超大型集装箱船。该型15000TEU甲醇双燃料动力大型集装箱船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建造6艘,分别由江南造船和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第七〇八研究所自主研发设计。
至此,达飞轮船(CMA CGM)在中国建造甲醇燃料集装箱船的消息终于尘埃落定,得到了最终的证实。
消息回顾:
去年5月3日公布的第一季度业绩的声明中,达飞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鲁道夫·萨德 (Rodolphe Saadé)便透露了6艘甲醇燃料船的订购计划,“CMA CGM正在通过大量投资天然气和甲醇燃料来加速其脱碳进程。这两个部门将在未来几年对航运业脱碳起到互补作用。”
6月4日,达飞轮船(CMA CGM)在社交媒体宣布订购了16艘船,包括10艘LNG双燃料船和6艘甲醇双燃料船。
8月份,造船市场消息透露,达飞这6艘甲醇燃料集装箱船将在中国大船重工(DSIC)订造,每艘船15000TEU,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开始交付;11月份,经纪人消息再次透露,达飞轮船订造的甲醇燃料集装箱船数量将再增加6艘,使订单数量翻倍达到12艘。
然而造船市场的这些消息一直未得到官方的证实。
一直到今年的2月1日,韩联社报道,韩国造船与海洋工程公司 (KSOE) 已从一家欧洲托运人手中获得一笔价值2.53万亿韩元(约20.5亿美元)的12艘甲醇燃料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市场普遍认为这批船舶背后(实际的)的船东公司/主导公司正是法国达飞轮船。这批船舶将为13000TEU的neo panamax型集装箱船。
2月底,市场再度传来消息,达飞轮船追加投资,重回江南造船增订6艘甲醇动力超大型集装箱船。据悉,达飞轮船将投资10.5亿美元,每艘船舶大小16000TEU,预计新船将在2025年至2026年间陆续交付。
此次达飞在京签订了证实的合作协议后,所有的信息都变得更加清晰起来。到目前为止,达飞轮船一共订造了24艘甲醇燃料集装箱船(中国、韩国各分得12艘),超过了马士基订造的19艘,成为甲醇燃料集装箱船订单的最大持有者。
除了船舶建造订单,达飞此行将甲醇燃料供应也进行了锁定:
16日下午,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共同见证下,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万敏与法国达飞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鲁道夫·萨德、上港集团董事长顾金山在人民大会堂共同签署了《关于开展港口船用绿色甲醇供应合作的备忘录》。根据备忘录,三方将携手共同合作,在包括上海港在内的中国主要港口,为达飞海运、中远海运未来的双燃料甲醇船队采购、供应和交付船用绿色甲醇燃料。
不得不说,达飞轮船的发展与法国的国家利益已经深度绑定,此前达飞的LNG燃料战略,同样收到了法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2019年马克龙访华之际,达飞轮船(CMA CGM)便随同前来,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CSSC) 签订了10艘15000TEU的LNG双燃料集装箱船的订单。
在2019年法国海洋经济会议 (Assises de lEconomie de laMer )上,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对达飞轮船CEO鲁道夫·萨德 (Rodolphe Saade) 关于发起一项运输部门能源转型国际联盟的建议表达了积极的支持。达飞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宣布要建立起全球液化天然气(LNG)市场发展的核心,并将法国南部的马赛福斯(MarseilleFos)打造成地中海LNG燃料加注战略中心。
图为马克龙(右)2021年9月访问达飞总部与鲁道夫·萨德(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