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由俄罗斯向德国输送能源的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北溪一号(Nord Stream)与北溪二号(Nord Stream 2)位于波罗的海海底的管道于同一日发生爆炸,导致大量天然气泄漏到附近海域。
近几天来,关于天然气管道爆炸的原因,网络平台众说纷纭,各种阴谋论此起彼伏。
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及欧盟数个国家领导人皆表示爆炸是人为破坏造成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的谈话中,将北溪天然气管道遭事故定性为前所未有的国际恐怖攻击。
在人们的猜测和恐慌被愈发放大之际,对于事故的影响和后果也开始来关注和反思。
总部位于芬兰的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A)估算,两条管道潜在的泄漏量在18到27万吨之间,如果无法阻止,将会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单次天然气泄漏事件。
而根据媒体最新的报道,丹麦政府称,最坏的情况估计是7.78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泄漏,这几乎相当于50万吨(0.73kg / m3)的甲烷泄漏。
在航运业讨论“是否将LNG作为航运替代燃料”这一话题时,一直有批评家职责LNG燃料造成的温室气体效应远比二氧化碳要高得多。具体来说,在20年的期间内,甲烷(LNG主要成分)的全球变暖潜能值是二氧化碳的82.5倍,而在100年的期间内,甲烷是二氧化碳的约23倍。
如此一来,按照最坏的情况来估算,此次北溪天然气管道事件相当于排放了近4100万吨的二氧化碳。如果以航运业目前仍然普遍使用的重油计算,几乎需要消耗1200多万吨的重油才能排放这么多二氧化碳。
考虑到全球航运业每年消耗的燃料相当于约3亿吨的重油,北溪事件一次泄露造成的温室气体效应与航运业全球船舶半个月的燃油消耗相当!
12-21 来源:张恩瑜 船舶技术法规研究中心
08-19 来源:连云港海事
04-03 来源: China PSC
04-12 来源:丁一文 邹 婕 世界海运
08-04 来源: 国际海事研究中心
06-18 来源:连云港海事
03-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1-18 来源:张云嵩、严青 造船技术与海洋平台
03-21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6 来源:林新通 世界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