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危机现“停火”传闻,全球航运或迎“震荡式”转折?
在红海安全局势持续紧张近两年后,外媒报道称也门胡塞武装(Houthi militia)已宣布停止对以色列及国际商船的袭击。若消息属实,这一变化或将成为全球集装箱航运业的“地震级”事件。但正如多位分析师所警告的那样,距离全球航运公司大规模重返红海,仍有不少“问号”亟待解答。

航运公司态度谨慎:安全与保险才是关键
根据Xeneta首席分析师Peter Sand的观点,目前的停火消息尚不明朗,航运公司和保险机构都不会仅凭胡塞武装的一面之词就恢复红海通行。他指出,不同船公司的风险承受度各不相同——例如CMA CGM旗下的CMA CGM Zheng He与CMA CGM Benjamin Franklin近期已通过红海进行试探性航行,但整体上,今年通过苏伊士运河的集装箱船数量仍呈下降趋势。刚刚,又一艘超大型集装箱船,驶入红海!
Sand表示,只有当风险被明确认定为“显著下降”后,航运公司才可能逐步恢复经红海航线通行。
Vespucci Maritime 首席执行官,分析师 Lars Jensen 也补充指出:胡塞武装(Houthies)发布的一份声明似乎间接暗示他们正观察停火——但并未直接宣布停火。声明中称,如果以色列恢复在加沙的攻击,他们将重新对以色列航运实施禁令。
其还表示,“我注意到已经有不少帖子将此视作“苏伊士航线即将恢复”的信号。”,但他同时也强调:“我想在这里提醒大家:这种解读还为时过早。”
其进一步介绍表示,胡塞武装在2025年1月至3月间也曾在以色列与哈马斯停火期间暂时停止袭击两个月。然而,当加沙战事重启时,他们也随即恢复了袭击活动。
目前,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停火已持续一个月,但其间仍有零星事件发生,显示停火相当脆弱。
基于今年早些时候的经验,现在将胡塞方面的声明解读为“航运公司即将重返红海”的信号,还为时尚早。
若全面恢复红海通行:全球运力或“供给过剩”
当前,因绕航非洲好望角造成的航程延长,全球约有200万TEU的运力被额外“吸收”在长航线上。这种运距拉长无形中支撑了运价。若大量船舶重新通过红海恢复最短航线,意味着运输需求骤减、运力释放,全球航运市场可能瞬间出现“运力过剩”局面。
Sand警告称:“远东—北欧、地中海以及美东三大主要航线的即期运价自年初以来已下跌逾50%。一旦红海通行全面恢复,将进一步冲击全球航运市场,引发新一轮运价暴跌。”
分析预计,即使红海局势不变,2026年全球运价仍有可能下跌25%;若恢复通行,则跌幅可能更深。
运价与供应链影响:重构仍需时间
从运营角度看,红海通行恢复虽有助于缩短航程、节约燃料与时间,但全球航线网络的重新调整并非一蹴而就。Sand指出,大规模恢复将导致全球供应链的临时混乱——重新分配运力、调整班期、港口调度以及保险成本评估,都需要时间。
“托运人(Shippers)同样需要提前制定应急计划,因为在红海恢复通行初期,航线与运力重组将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他提醒道。
“地震式”影响:红海或成全球运价关键变量
目前尚无法确认胡塞武装的“停火”是否持久,分析师普遍认为,短期内仍难恢复至2023年前的通行水平。然而,一旦红海确实实现长期稳定,它将成为2026年全球航运市场的最大变量:
● 运力供需格局将被重塑;
● 主要航线运价或再度探底;
● 航运公司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
正如Sand总结的那样:“如果红海真的重新开放,那将是全球航运业的又一次‘地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