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40万吨级干散货数智码头投产——山东港口青岛港再创新纪录
2025年10月27日,山东港口青岛港再次刷新中国港口新高度。随着来自巴西的30万吨矿石船“双子星”轮顺利靠泊并开工作业,位于董家口港区的第二座40万吨级矿石码头正式投产。 这不仅标志着青岛港成为全国首个拥有“双40万吨级”矿石码头的港口,更意味着全国首个40万吨级干散货数智码头正式投入运营。

打造全国首个“数智化”超大型干散货码头
此次投产的新码头,被誉为中国港口智能化建设的“里程碑项目”。该项目集成了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科技,率先开发并应用智能化干散货码头通用操作系统(iGTOS),构建起安全可控、服务便捷的智慧集疏运体系。依托“云港通”“玉衡平台”等系统,码头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的实时监测、智慧决策与数字化感知。
在自动化方面,新码头实现了卸船、装车、混配、临港供料等全工艺自动化流程,全面覆盖卸船机、堆取料机、门机、装车楼等主要设备,实现全机种自动控制。这一突破填补了国内超大型干散货码头在数智化运营领域的空白,标志着我国港口业从“传统作业”迈向“智慧服务”的重要转型。

双40万吨布局 提升国家矿石物流枢纽能级
随着第二座码头的投产,青岛港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座40万吨级矿石码头的港口,可同时满足两艘40万吨级船舶的靠泊与接卸。2024年,董家口港区首座40万吨码头年接卸量已突破4000万吨,泊位利用率高达85.4%,接近满负荷运行。新码头投产后,整体矿石接卸能力将跃升至5600万吨以上,极大增强我国钢铁产业链的运输保障能力,打造出一条“全天候、高效率”的铁矿石海上运输大动脉。

创新监管机制 护航高标准建设与安全投产
该项目自2022年12月正式开工以来,董家口海事局在审批、安全评估、资质办理等环节开辟“绿色通道”,并联合边检、海关等部门创建“一站式”通关查验模式,实现船舶靠泊与货物监管的无缝衔接。自2015年首座40万吨矿石码头投产以来,海事部门已保障460艘次40万吨级大船安全进出董家口港,为国家大宗物资运输安全和港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青岛港第二座40万吨级矿石码头的投产,标志着中国港口业在智能化、绿色化与规模化方面再度领跑全球。从“人工装卸”到“数智作业”,从单一泊位到双40万吨协同作业,山东港口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全面提升国家物流枢纽能级,助力我国在全球大宗干散货供应链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巩固。
1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9 来源: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资讯平台
04-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12-10 来源:船之友 作者验船师袁晓东
10-15 来源:中远海运
03-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04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刘云婷
01-22 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