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韩国总统李在明访美期间,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华盛顿举行的贸易峰会上,李在明不仅赠送象征海事合作的古代韩国战舰模型,更承诺韩国将向美国造船业及关键行业投资至少1500 亿美元,以响应特朗普政府 “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MASGA)的倡议。
1500 亿美金
此次 1500 亿美元投资并非零散承诺,而是韩国以 “战略伙伴” 身份深度参与美国造船业振兴的核心支撑。从背景来看,这一计划契合特朗普政府 “美国优先” 的经济政策导向 —— 通过外资与技术激活本土产业、创造就业。
“缅因州号”教母,美国前劳工部长赵小兰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投资承诺并非孤立存在。此前一周,为配合李在明访美行程,美国第三艘 “国家安全多任务舰”(NSMV)——“缅因州号” 训练舰的命名仪式特意推迟至 8 月 26 日举行。在费城造船厂的仪式现场,李在明与美国运输部、海事管理局官员共同见证这一时刻,直言 “韩国造船业将从‘韩国奇迹’走向‘韩美共赢’”,而 1500 亿美元投资正是这一愿景的 “资金基石”。
韩企三巨头齐发力:韩华扛旗,三星补位
韩华海洋
早在 2024 年底,韩华海洋便以约 1 亿美元收购费城造船厂,这一动作早于特朗普的造船振兴倡议。2025 年 8 月,韩华海洋进一步加码:
宣布启动 50 亿美元专项计划,用于增设船坞、码头及分段组装设施,目标是将费城造船厂的年产能从目前的 “不足 2 艘” 提升至 “最多 20 艘”;
作为 NSMV 训练舰项目的主要承建方,韩华海洋已向纽约州、马萨诸塞州交付前两艘训练舰,当前正建造 “缅因州号”(缅因海事学院首艘专用训练舰)及另外两艘分配给得克萨斯州、加利福尼亚州海事学院的舰艇。此外,还启动为美森航运(Matson)建造的 3 艘 LNG 动力集装箱船,并为大湖疏浚与码头公司打造岩石铺设船,全方位覆盖美国政府与商业海事需求。
三星重工
除韩华海洋的 “新建产能” 布局外,三星重工则瞄准美国军舰维修与海军保障。2025 年 8 月,三星重工宣布与美国俄勒冈州维格尔海洋(Vigor Marine)达成合作,计划共同对美国西海岸的维修船厂进行现代化改造,重点提升海军舰艇的维护、修理和大修(MRO)能力。这一动作填补了美国西海岸海事维修产能的缺口。
现代重工
为进一步降低合作风险、保障项目落地,现代重工集团(HD Hyundai) 与美国私募股权公司赛伯乐(Cerberus)联合设立 20 亿美元投资基金,专门为美国海军及海上新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这一基金的设立,既解决了美国本土船厂 “融资难” 的问题,也让韩国企业通过资金参与,更深层次地融入美国造船产业链。
从地缘政治视角看,此次韩美造船业的深度合作,早已超越单纯的产业协同,是否是迫于美国的极限施压,还是产业连同,也就只有当事人最清楚。
对韩国而言,通过 1500 亿美元投资及企业落地,不仅能借助美国市场扩大全球份额(美国海军舰艇、LNG 运输船需求长期稳定),更能在中美博弈背景下,强化与美国的经济绑定,为外交博弈增添 “经济筹码”。
对美国而言,韩国的资金、技术与管理经验,是重振造船业的 “关键变量”。长期以来,美国造船业受困于设施陈旧(工厂沿用数十年前设备)、熟练工人短缺(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供应链低效(原材料与零部件衔接不畅)等问题,而韩华、三星等企业的进入,不仅带来了 50 亿、20 亿级的专项投资,更带来了现代化的生产流程(如分段建造技术)和工人培训体系(韩华高管坦言 “培养本土熟练工人需数年,但会持续投入”)。
七月底,韩美双方达成初步贸易协定:美方将韩国输美产品关税降至 15%,作为交换,韩国承诺对美投资 3500 亿美元,并采购 1000 亿美元能源产品。
然而在美韩元首会晤前夕,美方突然提出强硬要求,韩国必须将 3500 亿美元投资承诺 “文件化”—— 详细列出投资项目、实施主体、具体金额等关键细节。美方甚至以取消元首会谈相要挟,若韩国拒绝,会晤将告吹。面对美方的最后通牒,韩国总统李在明不得不带上国内各大财阀代表,一同赴美谈判。
8月29日,韩国总统李在明结束访美行程,返程前向中方传递 “韩国不能继续走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路线” 的 15 字表态。这一表态折射出韩国在复杂地缘政治环境下的外交战略思考。
04-0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09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29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18 来源:信德海事
10-12 来源: Drewry德路里
01-16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2 来源:SinorigOffshore
0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3-25 来源:世界海运 作者李姗晏,李永志等
10-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