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局·识大局·开新局:杨现祥在2025世界航商大会上的开场致辞
在2025世界航商大会港航物流一体化专题论坛上,海丰国际董事会主席杨现祥发表开场致辞。他围绕“应变局、识大局、开新局”三个关键维度,对全球航运业所处的时代背景、供应链重构趋势以及行业未来的发展路径进行了系统阐述,为港航物流一体化的深化合作提供了清晰的方向。

应变局:在巨浪中锻造韧性,在重构中把握先机
杨现祥指出,“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鲜明的底色,而航运作为全球贸易的大动脉,正在承受系统性、多维度的压力。在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升级的背景下,红海危机导致航线绕行、运力紧张与成本上升,供应链稳定性面临严峻挑战。传统以效率为核心的“准时制”模式正让位于更强调安全性与韧性的“以防万一制”,港口、航运、物流等各节点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因此快速凸显。德迅依托全球网络和数字化平台实现多式联运优化,达飞通过灵活航线与码头合作强化区域韧性,这些行业案例都表明,仅靠单一环节无法抵御风险,唯有构建跨主体、动态化、智能化的弹性网络,才能在巨浪之中保持稳定。
同时,绿色转型的浪潮正在加速席卷全球。随着国际海事组织减排战略的不断升级,以及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将航运纳入监管,行业正面临能源体系、技术路径与成本结构的全方位重塑。如今全球新船订单中已有超过20%采用替代燃料技术,马士基率先投入绿色甲醇动力船舶并部署加注网络,达飞在LNG与甲醇动力方面大规模投入,招商轮船在油轮与滚装船队加速推广双燃料应用,MSC则通过更新船队和探索碳捕捉技术提升能效。绿色竞赛不仅关乎技术,更考验产业链协同能力,是未来竞争的新起点。
识大局:把握历史方位,凝聚可持续发展共识
在变局之中把握大局,是航运行业应对挑战、抓住机遇的关键。杨现祥强调,全球供应链正在从“效率优先”的单一逻辑走向安全、韧性、绿色、效率多维度平衡的发展模式。未来的竞争力不仅在于单点能力,而在于系统整合、资源调度以及全球绿色解决方案的供给能力。港航物流一体化正是顺应时代趋势的核心范式,它要求打破行业内部的竖井式思维,以全局最优来重构供应链,实现港口、航运、物流与货主之间的整体协同。
绿色转型同样构成影响行业未来的关键大局。实现IMO 2050净零目标需要未来30年投入约3万亿美元,这将催生万亿美元规模的绿色燃料经济、绿色金融以及配套技术产业。谁能率先掌握核心技术,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战略高地。杨现祥表示,香港凭借“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成熟的金融体系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腹地,不仅能够巩固在注册、融资、保险、仲裁等传统领域的地位,更可以在全球绿色航运与数字航运解决方案方面发挥更重要的枢纽作用。
开新局:以协同创新拓展空间,共建一体化新生态
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行业更需以协同创新推动整体生态的重构。杨现祥提出,首先要共建绿色航运走廊,以重点航线为基础,加快替代燃料供应、加注设施与配套服务的部署,辅以金融与监管政策支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航运商业模式。航运巨头需要在干线航路发挥引领作用,区域班轮企业应积极探索实践,港口也应通过优先靠泊、费用优惠等机制推动绿色运输链的形成,让货主在低碳运输中收获品牌价值,让船东的绿色投资获得可见回报,形成正向的市场激励机制。
其次,要打破行业“数据孤岛”,加快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关键单证的数字化流转。当前区块链技术已在提单无纸化方面取得突破,未来应进一步实现舱单、提单、仓单等核心数据的互联互通,让数据从企业的“私有资产”转变为全行业共享的“公共基础设施”,显著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与此同时,行业还需推动商业关系与人才体系的重塑。未来的航运人才不仅要掌握航海与机械等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数据、能源、金融与供应链管理等跨学科能力。行业需要通过产学研协同、教育体系更新与持续培养,塑造能够引领未来的航运新一代。
在变革中共建更绿色、更智慧的航运未来
在致辞最后,杨现祥以“迎变者进,融通者兴”总结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他强调,面对不确定性,航运业既要具备直面风浪的勇气与定力,也需要历史性的眼光、全球性的视野与协同共生的智慧。惟其如此,才能在时代巨变中重塑行业格局,让全球贸易的生命线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