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首席执行官:将继续“重仓”中国
上海发布官方发布消息,11月6日,上海市市长龚正在上海会见了全球最大集装箱航运公司瑞士地中海航运公司(MSC)首席执行官、世界航运理事会主席WSC索伦·托夫特(Soren Toft)一行。双方围绕航运产业发展、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以及未来合作方向进行了交流。

龚正表示,当前,上海正以“五个中心”建设为主攻方向,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其中,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处在从基本建成迈向全面建成的新阶段。上海将坚持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方向,大力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着力提升航贸数字化平台功能,加快建设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慧码头等基础设施,努力打造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欢迎地中海航运发挥所长、积极参与。上海愿与地中海航运强强携手,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互补共进和互利共赢。希望地中海航运持续提升在沪总部能级,携手推动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依托进博会大平台,引入更多航运业低碳技术、创新业务和解决方案,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带来更大助力。上海将一如既往地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高质量为企服务,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在沪实现更大发展。
索伦·托夫特表示,中国是地中海航运最看好的市场。尽管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公司仍对中国市场信心百倍,将继续“重仓”中国,进一步加强在华投资,打造新的基础设施,订购新的集装箱船舶,并积极发展航空货运等新业务。MSC愿与上海携手,参与上海亚太航空货运中心建设等重大项目,推动长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MSC全球运力与船队规模持续增长
根据Alphaliner最新数据显示,MSC目前运营的集装箱船队规模已突破700万TEU,成为全球航运史上首家达到该体量的班轮公司。人类历史首次!!第一家超过700万TEU运力的集运公司诞生

公司的船队数量接近900艘,并长期维持自有、租入及短中长期控制运力并存的结构。与此同时,MSC仍握有大规模的新造船订单,其运力未来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在全球航线网络中形成更高密度和更强自控能力。
业务布局从“海运”扩展为全球综合运输体系
近年来,MSC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不断推进海运、港口、内陆运输、仓储以及多式联运等业务的系统化整合。旗下Medlog在中国多个区域扩展堆场和物流枢纽网络,为海运提供陆侧延伸能力。同时,MSC航空货运业务的加速布局,使其“海—陆—空”综合运输体系逐步成型。托夫特此次在沪会谈中提到的“参与上海亚太航空货运中心建设”,意味着上海有望在MSC的全球航空货运网络中承担更核心的枢纽角色。
MSC强调继续“重仓中国”,既与中国在全球制造链和航运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相关,也与上海在全球航运资源配置和综合服务体系中的枢纽作用相呼应。在全球航运格局深度调整、多式联运体系加快融合的当下,MSC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投入与布局,不仅意味着企业自身全球网络能级的再提升,也将为中国尤其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注入更多实质动力。
延伸阅读:
全球班轮巨头对中国市场的判断正逐渐趋同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仅是MSC,如信德海事网此前报道《马士基CEO:看多中国!全球化的中国将支撑集运市场积极发展》,另一家全球集装箱航运巨头——马士基也在不久前也表达了对中国市场长期发展的坚定信心。在今年第二季度财报交流中,马士基首席执行官柯文胜表示,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市场份额正在持续提升,中国制造和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能力正在成为支撑全球集运需求的重要力量。他指出,中国的出口扩张不仅体现在数量增长,更体现在产业链结构和产品竞争力的提升,这一趋势正在为航运业带来实质性的稳定支撑。
柯文胜强调,尽管国际贸易环境波动加剧,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地位正在进一步巩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开放性将继续为全球集运市场带来积极发展动能。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美国等部分经济体倾向于通过提高关税等方式收缩贸易空间,而中国通过深化对外开放、拓展新兴市场和推动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强化了其外贸结构的可持续性,也为全球航运需求提供了更具确定性的增长动力。
从马士基到MSC,两家全球班轮公司的高层接连明确表达“看好中国”,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企业层面的经营判断,更体现了在全球贸易格局重组背景下,中国正在成为影响未来航运市场走向的关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