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士基敲定!新时代造船拿下最多12艘LNG双燃料巨型箱船,总价约23亿美元
全球集装箱航运巨头马士基(AP Moller-Maersk)正在加速推进其新一轮大型主力船队更新计划。
如信德海事网不久前在《马士基12艘LNG燃料集装箱船大单,即将敲定!》一文中所报道,马士基近期正在计划在订造最多12艘LNG双燃料巨型集装箱船。
如今关于这笔订单有了最新消息,据信德海事网最新了解,马士基已确认选择新时代造船(New Times Shipbuilding)承建这最新一批LNG双燃料巨型集装箱船。
据多名业内消息人士与新造船经纪渠道透露,双方的谈判已进入收尾阶段,订单规模为8艘确定订单,并带有额外4艘选择权,总计最多12艘,总金额约为23亿美元。
这意味着,每艘新船的造价约在1.93亿至1.95亿美元之间,被多位经纪人形容为“相对低位且极具竞争力的价格”。
据信德海事网了解,尽管先前市场曾出现“将船型升级至21,000至22,000 TEU”的传闻,但最终马士基选择了更加务实的约18,000 TEU级方案。
这一船型容量与马士基十年前首创的“EEE-1”级相当,但新一代设计将采用更优化的尺度布局:在保持高装载效率的同时,预计船长约369米,配备22至23排箱的加宽船体,以进一步降低单位能耗并提升航线适应性。这既延续了马士基在大型主力船舶领域的战略地位,也体现出在绿色转型时期“灵活容量 + 高效航速 + 成本可控”的新一代巨型干线船型思路。
值得关注的是,如信德海事网此前报道,该批订单的竞争早在今年初就已启动。韩国船厂虽参与初轮报价,但由于在同尺寸LNG双燃料箱船价格上普遍比中国船厂高出约3000万美元,在成本谈判中较早退出。
中国方面至少有五家船厂参与了竞逐,最终新时代造船凭借报价、交期保障能力、 LNG 双燃料建造经验与可批量化生产能力脱颖而出。
对于马士基而言,在中国船厂锁定产能也意味着能够在全球建造窗口吃紧前占据先机。有业内人士透露,马士基原本打算在年内稍晚阶段完成签约,但最终显著加快了决策节奏,正是出于对未来船台资源紧张的预判。
更重要的是,新时代造船并非马士基此次订单的“第一次合作对象”。未来四年内,马士基已在该船厂排产共计26艘LNG双燃料集装箱船,涵盖16,800 TEU、15,000 TEU与8,700 TEU多个船型,包含自有船与长期租赁船在内。
这使新时代造船逐步成为马士基在LNG船队扩展路线中的核心造船合作伙伴。本次18,000 TEU级新船的加入,标志着双方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升级,并使马士基在同一设计体系下形成具备规模效应的“统一 LNG 主力船代系”。
在燃料路线策略上,马士基已经从早期的“全力押注甲醇”调整为“LNG为中期主力、甲醇和氨为长期方向”的双轨并行模式。
马士基曾以23艘甲醇双燃料船订单高调领跑行业叙事,但从2024年起,随着绿色甲醇供应受限与成本压力持续存在,公司开始以更技术成熟、供应链完善的LNG方案作为现阶段加速减排的可执行路径。
根据DNV的数据,截至今年前10个月,全球在建LNG双燃料集装箱船数量已达到375艘,而可使用甲醇燃料的则为199艘。这一差距反映出行业在技术选择与燃料现实可获得性方面的结构性倾向。
除了新造船,马士基还同步推进对约200艘租赁船的绿色改造工程,通过螺旋桨及球鼻艏优化、余热回收、轴带发电系统加装等方式提升能效。这些措施预计将在2030年前显著降低范围一温室气体排放,并为公司向2040年净零排放目标过渡奠定基础。(涉及200船!马士基改造期租船,打造与船东合作新样板)
可以说,本次订单不仅是马士基船队更新的一次关键举措,更具有行业风向信号意义:在绿色航运进程中,“理想燃料”与“可立即实施的燃料”之间的差距正在推动航运公司形成务实而多元的技术选择;而在全球新造船竞争格局中,中国船厂已不仅拥有价格优势,更具备在大型集装箱船领域稳定交付、大批量连续建造以及可复制成本控制能力的系统性竞争力。
在全球行业进入新一轮干线船队更替周期的节点上,马士基与新时代造船的这一订单,显然不仅是一笔商业签约,更是未来十年主力船队能效与产业格局再塑的开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