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利益组织SEA-LNG近日发布了一份委托Rystad Energy进行研究报告,结论显示在2024年全球范围内LNG用作船用燃料的上游(Well to Tank, WtT)排放强度平均应为13.9 gCo2e/MJ。
该数字远低于《欧盟海运燃料条例》(FuelEU Maritime)所采用的18.5 gCO2e/MJ默认值。
Rystad Energy 排放研究副总裁 Patrick King 9月2日在网络研讨会上介绍了该报告的主要发现,他表示,该分析绘制了整个LNG燃油链的排放量图——上游生产、运输和加工、液化、航运和加注及配送。
研究发现,二氧化碳在LNG的WtT排放量中占主导地位,占总排放量的84%。此外,二氧化碳排放在液化阶段最为普遍,占该阶段5.9 g CO2e/MJ的99%。
甲烷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16%,在天然气生产生命周期的上游阶段最为普遍,占该阶段总排放量的38%。
该报告基于雷斯塔能源公司天然气排放追踪数据库的信息,称2024年液化天然气加注量为490万吨。该公司声称,其分析基于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实际用于加注的液化天然气的数据,而不是“依赖过时或过于宽泛的平均值”。
它详细说明了LNG加注的阶段和排放量可能会“有很大差异”,这取决于LNG加注发生在价值链的哪个节点。
该公司表示:“在生产现场直接将燃料装入液化天然气燃料船,可以显著减少总体WtT排放约 2.5 gCo2e/MJ。”
此外,报告还指出:“不同出口地区的WtT强度差异很大,这表明了原料气、液化技术和航运对WtT排放的影响。”
报告详细说明,区域差异显著,WtT强度从9.3 g到15.9 g CO2e/MJ不等,主要受来源、液化技术和航运距离影响。欧洲和亚洲主导加注量(占80%以上),作为进口大国,其排放包括长距离航运额外成本。
报告指出,出口国如美国、俄罗斯和非洲可发展低排放加注枢纽,避免长途航运。直接在生产点加注(如LNG运输船)可降低WtT排放约2.5 g CO2e/MJ。
令人鼓舞的是,研究称,由于“更广泛地利用更高效的技术”,近年来液化排放有所改善,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
SEA-LNG 首席运营官Steve Esau总结了这项研究的主要发现:“政策制定者必须制定能够反映船用燃料真实碳强度的法规,并奖励整个供应链的减排行为。” 因此,他敦促:“海事监管机构应激励液化天然气燃料供应链的参与者继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