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力重工,不可思议!
8月7日,由恒力重工集团主办的“恒力·绿色船舶动力发展大会”在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隆重举行。作为本次绿色船舶动力发展大会的主角,恒力发动机得到与会嘉宾的广泛关注。从第一台自主生产的发动机成功交付,到二期车间全面投用实现年产能 180 台,恒力重工仅用不到一年时间便完成了这一跨越式增长。
多位中外嘉宾在参观和采访过程中表示,恒力重工不可思议(unbelievable)!
这份“不可思议”的发展速度与无可挑剔的生产质量,再次为“中国制造”注入强劲动力,让全球业界为之惊叹。
三年成长史诗,“恒力速度”缔造行业奇迹
回溯恒力重工成立的三年历程,它就像一部不断刷新纪录的成长史诗,以一次次突破想象的 “恒力速度”,缔造了一个又一个行业奇迹。2022年7月,恒力重工竞拍收购闲置十年的原 STX(大连)资产,投资超百亿元将其改造为世界一流的绿色船舶建造基地。2023 年1月一期产业园“海洋工厂”仅用 6 个月的时间正式投产运营,同年,恒力重工的产能快速爬坡,,在船舶建造、发动机业务及绿色船舶技术等关键领域多点突破。在成立第一年,就成功与Laskaridis Maritime、Sea Traders等国内外知名船东达成合作,根据Clarksons和国金证券研究所数据,2023 年恒力重工新接订单 399.40 万载重吨,一举跻身中国第六、全球第九的行列,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行业地位。
此后,恒力重工的发展步伐愈发迅猛。4月,首制船6.1 万吨散货船 HN2003提前40余天交付,9月,首台发动机成功交付,成为实现“整船 + 核心动力”自主化的民营造船企业。2025年1月,二期 “未来工厂” 仅用 5 个月投产,6月,首制 30.6 万 VLCC 船正式命名,7月,恒力发动机二期车间全面投用,为发动机产能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按照规划,恒力重工全面达产后,将实现各类型船舶建造同步推进,可覆盖 LNG、LPG、甲醇、氨四种双燃料发动机,年加工钢材量达 230 万吨,年生产船用发动机 180 台,年产值将突破 700 亿元,届时将成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备的造船基地,引领全球船舶制造行业的发展潮流。
截至目前,恒力重工已开工建造60余艘船舶,手持订单约170艘、排产至2029年,充足的订单量为其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今年上半年,恒力重工成为上市公司松发股份的全资子公司。依托松发股份的资本运作优势,恒力重工正全力向全球顶尖的智能绿色船舶装备制造商发起冲击,未来发展潜力无限。
看好恒力发展,“不可思议”的共识
在此次绿色船舶动力发展大会期间,与会嘉宾走进恒力重工产业园和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在实地感受恒力的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后,众多中外知名企业的代表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不可思议“unbelievable”的赞叹。
EVERLLENCE(埃维能)高级副总裁奥勒・平特・汉森(Ole Pyndt Hansen)在谈及对恒力重工的印象时,给予了高度评价:“恒力的发展状态让人‘不可思议’,这里的每一位员工都展现出专业素养,每一台设备都达到世界一流水准,完全具备世界顶级制造厂商的实力,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EVERLLENCE 坚信恒力发动机会创造卓越的制造成绩,也期待未来能在更多领域展开合作。”
ABS 美国船级社(中国)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顾问金圣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恒力重工的发展态势极好,而且速度惊人。作为船级社,我们将随时响应船厂的需求,及时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技术支持,助力恒力重工不断发展壮大。”
泰州众航船舶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涛也对恒力重工赞不绝口:“恒力发动机在品质、效率以及服务方面的表现,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让我们深感惊讶。后续,我们还将在双燃料和绿色能源领域与恒力重工开展持续合作。”
中国造船业的机遇与挑战
对于恒力重工的发展,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也给予了充分肯定:“恒力速度令人惊叹,恒力重工用短短三年的时间取得如今的成就,已然十分了不起,其发动机业务的发展同样值得称赞。”
他同时强调,造船行业本身具有较长的发展周期,然而恒力重工正以惊人的速度积累经验,展现出强大的成长潜力。未来两年,恒力重工将进一步稳固其行业地位,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全球船舶制造与绿色动力平台。“恒力重工的‘向海向未来’发展理念,必将引领中国造船工业乃至全球海事产业的新一轮变革,进一步巩固其在国际市场的领先地位。”
在接受记者采访谈到对于造船业未来看法时,李彦庆指出:“中国船舶工业已经连续 15 年位居全球第一,今年上半年依然保持着全球领先的地位。当前市场自 2021 年开始上涨至今,确实到了适当调整的阶段。但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普遍认为,这一轮超级周期只是在进行演化,未来的市场机遇依然十分可观。”
在绿色转型方面,李彦庆秘书长认为中国船舶工业已然走在全球前列。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在全球绿色船舶订单中,中国造船工业的占比高达 68.8%。中国船舶工业正严格遵循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航运近零排放战略目标,通过加速节能技术、绿色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全球海事工业提供优质装备,有力推动航运业的绿色转型。
李彦庆同时强调:“市场风险是造船工业和航运业无法回避的挑战。这两个行业具有长周期特性,且始终在风险中运行。从历史经验来看,繁荣周期相对短暂,而低迷震荡周期则较长。因此,身处这样一个长期波动的制造业,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风险意识。如何确保产品质量、按时交付,以及让整个技术手段始终与市场节奏同步,是行业面临的关键问题。”
恒力重工的快速崛起,不仅展现了企业自身“不可思议”的成长速度,更折射出中国船舶工业在全球绿色转型浪潮中的蓬勃活力。从“整船+核心动力”的自主突破,到在智能化与绿色化上的持续探索,恒力正在不断刷新行业认知。可以预见,随着“恒力力量”的不断积聚,中国造船业将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更强竞争力,并在推动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的进程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