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厂强悍抗压力:被打压半年,归来还是第一 信德海事网 逄凯 2025-07-21 14:55

2025年上半年,尽管面临全球市场急剧变化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双重打压,中国船厂凭借强大的产业韧性与体系抗压力,在全球造船舞台上依然稳坐头把交椅。

据BIMCO最新数据显示:尽管中国船厂新造船市场份额从72%跌至52%,但在订单总量整体下滑、造船产能紧张的大背景下,中国船厂接单量仍然据全球第一,无可撼动地彰显了中国制造的底气。

此外BIMCO、克拉克森数据都普遍指出,虽然美国对华301调查影响显著,但中国市场份额下降更多是结构性调整和差异化竞争导致。

图源:BIMCO

美国造船计划几乎破产,中国造船还在领先地位

上半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提出的港口附加费用政策计划于2025年10月生效,明确将对中国建造的船舶在美国港口靠泊时征收额外费用。该政策不仅影响中国船东与运营商,还波及了全球范围内在中国建造的船舶。(收费细则见美国《301调查》打击中国造船,收费实施细节公布!)

受该政策影响,部分国际船东开始犹豫是否继续在中国下单。同时,全球新造船需求普遍放缓,尤其是干散货船、油轮和气体运输船领域,订单大幅减少。因此,作为全球最大造船国,中国造船企业首当其冲市场份额由2024年下半年高点的72%骤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2%。

然而,尽管出现了这一下降,但中国在全球造船业中保持领先地位。据BIMCO表示,2025 年,除油轮和LNG板块,中国造船在所有细分市场中均处于领先地位。

与中国领先地位相反的是,美国雄心勃勃的造船计划没等到崛起就已出现颓势。近日,特朗普政府已悄然关闭国家安全委员会(NSC)下设的白宫造船办公室。据悉,美国海事振兴政策遭遇广泛阻力,内部协调失灵、军政体系分裂、外部合作受阻,已让“重振美国海运主导地位”的战略目标陷入停滞,这也让外界对301调查产生的限制性产生了质疑。

不是实力问题,市场需求总体下滑

另外面临中国船舶订单下行压力,BIMCO航运分析师Filipe Gouveia指出,订单下滑更多是全球船东战略观望的结果,而非中国造船实力本身出现问题。

据克拉克森研究统计,今年上半年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大肆下滑。具体来说,全球新船订单累计647艘,合计为4678万载重吨,1938万修正总吨,以修正总吨统计同比大幅下降54%。

Gouveia表示:“即使部分船东试图因USTR政策而回避在中国下单,但中国以外的造船产能毕竟有限。如果今年年初全球订单量没有大幅下滑,中国的市场份额依然会非常高。”

克拉克森更在最新全球新造船市场报告中指出:虽然301调查对中国船厂的影响显现,但中国市场份额的下降更多的是结构性调整和差异化竞争导致。

克拉克森进一步解释了中国订单下滑的原因:首先,在国际竞争赛道,中国大型船厂未来3年船位紧张,这导致中国本身降价接单意愿不强。第二,韩国降价出售2028年之前的船位,从LNG赛道转接大型油轮和集装箱船舶订单,略微挽回了些许造船国地位。

优势根基未动摇

然而,虽然接单量下滑,但中国本土市场依然强劲。克拉克森指出,中国船东的新造船投资仍然领跑全球。其中,集装箱船再度成为投资重点,8,000TEU以下船型订单集中,中小型船东尤为活跃,占据该领域全球逾50%的投资份额。与此同时,散货船依旧是中国船东的主力领域,约三分之一的订单来自国内租赁公司所驱动的经营性需求。 这充分印证了“观望而非实力削弱”的核心判断,也为中国船厂的产能韧性提供支撑。

BIMCO指出,2025年上半年新签订单中,超过九成计划在2027年及以后交付,反映出全球主力船厂产能已日趋紧张。其中,集装箱船、天然气运输船和邮轮等大型船型的建造周期显著拉长,船期延后尤为明显。具体来看,截至目前,2025年签订的合同中,约31%计划于2027年交付,38%安排在2028年交付,另有23%推迟至2029年或更晚交付。


虽然韩国在气体船和油轮建造方面取得一定领先,但因劳动力短缺与成本上升,其产能扩张面临瓶颈。

相比之下,中国船厂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充足的劳动力、较高的生产效率,以及在绿色转型方面的积极布局,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不仅在LNG、甲醇、氨燃料等新型动力船舶上持续推进,也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工艺方面加快发展步伐。

克拉克森也明确表明,考虑到中国庞大的海运进出口贸易规模,未来国家运力的战略需求不可忽视。克拉克森数据显示:中国船队中外贸船占比达69%,五星旗船占比为31%。从主要业务类型看,中国排名前十的船东集团包括3家传统船东、6家金融船东和1家造船集团;而在第11至50名的船东中,货主公司数量明显增加,亦有多家港口集团参与其中。

潜在竞争者尚未成气候

菲律宾、越南等低成本国家虽被视为潜在竞争者,但目前仍以建造中小型散货船为主,缺乏高技术、重装船舶的设计和交付能力。印度和美国虽有政策扶持意图重启本土造船业,但从立项到产能形成仍需数年时间。

因此,中国船厂当前形势处于短期市场波动可以暂时压制份额,但无法动摇产业根基。在贸易壁垒、政策挑战以及全球不确定性持续上升的背景下,中国造船工业展现出惊人的承压能力和快速恢复力。

展开全文

相关资讯

一家新的船管公司成立!

信德海事网 逄凯2025-07-21

中国船厂强悍抗压力:被打压半年,归来还是第一

信德海事网 逄凯2025-07-21

央企考核A级名单:中远、招商、中国船舶上榜!

信德海事网2025-07-21

首单!农银金租携手香港船东,用人民币落地两艘散货船

信德海事网2025-07-21

山东海洋集团与上海海事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信德海事网2025-07-21

中远海散30艘8万吨新造船,监造招标!

信德海事网2025-07-21
  •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