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创新让航运提质增效 我国造船业取得亮眼成绩单 央视网 2021-01-21 16:46

央视网消息:贸易离不开运输,航运业更是主力。近两年,我国在自动化码头和特种船舶制造上进步显著,今天又有了新成果。

1月17日上午,天津港传统集装箱码头全流程自动化升级项目改造完成,全面投入运营。改造后,装卸集装箱的岸桥、运输集装箱的卡车、集装箱吊装堆放的轨道桥等设备都实现了无人自动化操作,整个码头已经形成了“无人区”。而就在两年前,这个老码头却需要上百个工人共同忙碌。这次改造,天津港先后建设开通132座5G基站,同时依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码头堆场自动化改造升级、港口智慧管控统一调度,码头整体作业效率相比改造前提升14.3%。

天津港在建新一代智慧码头完成联调联试

同样是在今天,正在新建的天津港新一代智能化集装箱码头首个泊位也展开了联调联试,码头预计年底投入使用。这个新建的码头从规划设计之初,就想要突破新型车辆和传统车辆无法兼容的局限问题,实现新老码头的互联互通。

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总经理 杨荣:原有的智慧码头在自动化方面,普遍使用地面上铺磁钉的方案,传统的大量车辆不能与新型的车辆在一起混行。这次建造新的自动化2.0码头版本,使得无人驾驶的集卡可以和老码头连通在一起,相关的技术可以复制到占中国95%的传统人工码头。

中国船企接单量时隔两年重回世界第一

在港口推进自动化提升效率的同时,中国的造船业也拿到了亮眼的成绩单。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和韩国的新船接单量占全球份额的比例分别为48.8%和41.4%。时隔两年中国重返全球第一,韩国位居第二,日本获得约7%的份额,排名第三。 与此同时,中国造船企业不断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拓展。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 李彦庆:在大型LNG船、大型邮轮方面实现了批量建造,我国船舶工业当前已经具备建造世界上几乎所有船舶产品的能力。 

新冠疫情暴发期间,中国造船企业充分运用国内供应链的能力优势,采用国内配套替代国外产品实现了船舶的顺利交船。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 李彦庆:目前我国已具备满足三大主流船型需要的80%以上的配套设备装船需求的能力。取得这样的成绩,源于我国已有的门类齐全、自主的现代船舶工业体系正在日益发挥作用,特别强调的是这个体系在全球只此一家。

信德海事网,专业海事信息、咨询、服务平台!

点击此处订阅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网无关。信德海事网仅转载,免费分享给大家,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内容和图片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因此而产生的法律纠纷,与信德海事网无关。如涉及侵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站,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media@xindemarine.com

展开全文

相关资讯

问卷调查 | 诚邀您参与《2025年度海上丝路国际航运中心评价》问卷调查

信德海事网2025-10-01

中国,反制!——李强总理签署国务院令

信德海事网2025-09-30

荣耀膺选!必维集团葛思越先生荣膺 2025 年上海市 “白玉兰荣誉奖”

信德海事网2025-09-30

坚定支持中国造船!Seaspan再下单

信德海事网2025-09-30

浙江首单!中国船燃再下一城

信德海事网2025-09-30

招商轮船入选2025年度Wind中国上市公司ESG最佳实践100强

信德海事 绿色航运2025-09-28
  •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