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全球航运极度动荡的时期,船级社作为整个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所面临的挑战也愈加复杂。从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张,到不断变化的中美贸易格局,再到行业加速推进的绿色转型与数字化浪潮,所有这些变化都发生在一个监管模糊、标准不明确的背景下。
近日,信德海事网专访了劳氏船级社(Lloyd’s Register,简称LR)首席执行官Nick Brown。面对这一系列全球性难题,他向我们分享了LR的应对思路,包括船级社的职能转变、中国在全球绿色航运转型中的关键作用、核能潜力、人才建设,以及LR作为行业“战略伙伴”的长久使命定位。
战略顾问:LR的新角色
几世纪以来,船级社的主要职责是确保船舶建造安全、维护得当、船舶合规,但如今面对脱碳和数字化的双重挑战,LR的角色也在悄然转变。
“以前船级社只盯着船本身,”Nick Brown说,“但现在,我们不仅要帮客户保证船舶安全、也得帮他们把船舶运营稳妥。”
为了适应职能变化,LR在数字化和人才建设方面下了不少功夫。Brown介绍说:“我们投资了OneOcean、Watchkeeper,还有最近收购的Ocean Technologies Group,这些都是我们在推动数字化创新和人才发展的具体体现。”
目前,LR的解决方案已经覆盖全球大约3万艘船舶,占据全球海运总吨位的一半,其培训体系也已支持全球上百万名海员进行技能提升。
Brown总结道:“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做值得客户信赖的战略顾问。我们的工作不只是做个检查员了,而是要在未来燃料怎么选、船队怎么更新、数字工具怎么用、人怎么培养这些问题上,给客户真正有价值的建议。我们要和客户一起,把这场行业转型做得更安全、更高效、更可持续。”
中国在绿色转型中的关键作用
谈到脱碳,Nick Brown认为,能不能真正推动绿色转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些主要工业国家能不能在“供给端”发力。其中,中国就是关键一环。
Brown在中国工作和生活过七年,对中国海事行业发展的速度非常感慨。“我在中国有很多老朋友,从渤海湾到广州,再到长江沿线。亲眼见证中国海事行业的崛起,真的很振奋。”
他指出,中国不仅是世界造船强国,更在清洁能源上走在前面。“不管是可再生能源还是核电,中国的投资规模都很大。未来这些氨燃料、甲醇燃料、电合成燃料,归根到底都离不开便宜的清洁电力和绿氢。”
“所以我们这行,跟中国的联系必须保持紧密。现在不是只看谁造船造得好,更要看谁能提供绿色能源,而这方面,中国越来越重要。”
他还提到,在他刚刚结束的访华期间,与中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会面,他对劳氏船级社与中国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以及中国船级社的合作给予了很高评价。“我们目标一致,都是为了保障安全,为船员、港口人员提供更专业的培训。”
Brown还回忆起2009年和中远集团时任董事长魏家福合作的一个项目,双方当时就在研究核动力船舶。“那时候的远见,到现在都不过时。”
LR与中国的合作已有150多年,从早期的船舶检验到如今的绿色转型、核能探索,这段长期合作关系仍在继续影响全球航运格局。
核能:值得认真考虑的未来选择
在推进净零排放目标的路上,Nick Brown觉得核能绝不是空谈,而是“真可以考虑”。“首先它可以提供真正的清洁电力,”他说,“没有零碳电,就造不出零碳燃料。”
他认为核能在未来用途多样:“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可以用来在港口提供岸电,为海上平台供能,甚至直接为固定航线的大船供能。”比如,从中国到巴西定线跑的超大矿砂船,非常适合考虑核动力,因为好管好控。
此外,核能还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应。据劳氏船级社最新发布的《先进海上核能:英国的独特机遇》报告显示,只要关于核能的投资和政策得当,英国就能发展出一个价值数十亿英镑的产业。
然而,想要发展核能问题也不少。Brown坦言:“核能这东西大家还是会担心的。你得让大家对保险、安保、网络攻击这些风险都放心。虽然技术可行,但在商业化之前,监管必须得先到位。”
他进一步强调:“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而是监管空白太多。我们得把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国际海事组织(IMO)拉到一块,来搞清楚海运领域核能该怎么管。”
目前,LR正参与“NEMO(核能海事组织)”和IAEA的“Atlas计划”,推动全球对核动力船的认知和规则建设。
人才缺口:未来转型离不开人
新技术在船上大的应用进展得再快,但船最终还得要人来开。Nick Brown特别强调,行业的未来归根到底还得看“人”。“你再先进的船,船员累得不行或者不会用新设备,那都白搭。”
现在的问题不仅是传统船员紧缺,更缺的是新型数字化人才。“我们得培养更多的数据工程师、AI专家、网络安全人才。”他说,“这其实也是一次机会,让航运变得更有吸引力,特别是吸引年轻人和女性加入。”
为了应对这波人才挑战,LR一边投资人才平台,一边与国内外的院校合作,比如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目标就是把人这一块也带入转型的节奏中。
不止赚钱:有使命,还有责任
采访最后,Nick Brown还特别讲到了劳氏的“独特身份”:一家既做商业服务、又有公益使命的组织。“我们是一个‘循环型’组织,靠市场赚钱,但我们把利润都投回去,用于研究、创新、安全等方面。”
他提到,劳氏是通过旗下的慈善基金Lloyd’s Register Foundation 来做这件事的。“我们成立了Safetytech Accelerator,就是为了解决航运业一些长期没人能解决的难题。”
“我们想办法把别的行业的先进技术引进来,看看能不能破局。如果能,那对整个行业都会是质的飞跃。”
Brown最后总结:“当然,我们在市场上有很多很强的对手,竞争是好事。但我们也想提醒客户一点,劳氏今天做的每一项服务,最终都是为了让世界更安全。”
03-16 来源:中国港口
12-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马琳
01-17 来源:信德海事网
01-06 来源:信德海事网
08-04 来源:信德海事网
08-19 来源:史婧力 中国船检
08-13 来源:信德海事网
03-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9-04 来源:信德海事网
10-30 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