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AVICO的由来
成立于1953年的中国外代,积累了六十余年的宝贵企业文化。在这精美的画卷中,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小故事和令人难忘的历史片段。为了让你更加了解中国外代,小外(中国外代公众号)将带你跟随时间的镜头,一起探究中国外代的往事~
你是否好奇,外代的英文简称为什么是PENAVICO?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小外就此疑惑,特意访问了中国外代的高伟副总经理,请他为我们讲述PENAVICO名字的由来。
高总告诉我,“PENAVICO”是我们公司的商标,它来自我们公司的电报挂号。早期没有邮件,也没有传真,和国外的业务往来主要靠电报,电报挂号就是电报用户的代码。
“我们的电报挂号为什么是PENAVICO呢?”我接着问道。
高总说,PENAVICO是PEOPLE’S NAVIGATION COMPANY的简称,中文名称是“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
“那外代和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是什么关系呢?”听了高总的讲解,我还是似懂非懂。
高总笑了,说:“外代是一家有光荣历史的公司。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外代的成立,伴随着我们国家海运事业的创立。”
说罢,高总递给我一本《中国外轮代理公司发展史》,说:“好好看看这本书,你要的答案就在这本书里。”
好学的小外我认真阅读了高总给我的这本书,又查阅了很多资料,终于弄明白了“PENAVICO”的前世今生。原来这里面有这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啊。下面且听小外为你一一道来。
要说明白PENAVICO,不能不提一家大家都知道的公司。这家公司,就是招商局。
招商局是怎么回事?PENAVICO跟招商局又有啥关系?说来话长,且听小外捋一捋。
时光倒流到1872年,在大清重臣李鸿章的一手操办下,轮船招商局成立。从清末到民国,虽然改朝换代了,可招商局一直是根正苗红的官办企业。
到了1949年初,国民党见大势将去,便把招商局一分为三,一批去了台湾,一批去了香港,还有带不走的一部分就留在了大陆。顺带说一句,国民党撤退台湾,相当于搬家,是个大工程,这个拉货的差事,就是靠招商局完成的。招商局的绝大部分船舶也去了台湾。
(可参考:拥有两个世界500强的招商局,是个什么“局”?)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原招商局的总部在上海,它被军委会接管,成为人民的财产,获得了新生。负责接管招商局总部的是上海军委会航运处处长,叫于眉。请记住这个名字,以后他还会出现。
(于眉照片)
1949年11月,交通部成立。交通部成立后,开始谋划新中国的航运事业。有招商局的底子,新中国的航运事业并不是一张白纸。1950年1月,交通部决定将招商局上海总公司改组为国营轮船总公司,政务院在4月1日《关于统一国营航运事业成立统一的国营轮船总公司的决定》一文对此予以确认。
国营轮船总公司这个名字听起来好陌生哦。没错,这个名字存在的时间很短,现在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了。
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如白驹过隙般一闪而过,可小外还是发现了它留下的丝缕痕迹(捂嘴偷笑)。
在电子版1950年5月22日的人民日报上,小外查到了一篇关于它的新闻:《国营轮船总公司大力扶持,沪万吨私营轮船公司复航》。内容是国营轮船总公司分配大批货物给上海陷于困境的私营轮船公司,并在运费和燃油上给他们扶持。
小外还在一本1950年的《人民交通》上,发现了它的广告。请看下面的图片,在一帧广告上,印有“国营轮船总公司”一行字,在这行字的下面,还印有“(招商局)”三个字。从这个图片可以看出, “国营轮船总公司”这个名字虽然已经使用了,“招商局”这个名字依然在保留着。下面我们还会在其他历史遗迹中发现这一点。
重点来了。
1951年1月25日,交通部正式发了一个文件:“自1951年2月1日起,招商局总公司改称为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并决定与本部(交通部)航务总局合并办公;各地原招商局各分支机构并于同日一律改成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某某(地名)分公司(或办事处)”。
就这样,在1951年2月1日,国营轮船总公司,也就是招商局,改名为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并与交通部的航务总局合并办公。合并办公是什么意思?就是一套机构,两个名字。人民轮船总公司,就是航务总局。
小外眼睛明亮,居然在网上查到了这份颇有历史感的行文,呵呵。见下图:
下面这张图片是1951年2月1日解放日报的报道:
小外还在网上查到了另一份当时的公函,是人民轮船公司重庆分公司在1951年3月12日发出的,内容是销缴招商局印钤并启用人民轮船公司重庆分公司的印钤,如下:
我们前面说过,解放前招商局一份为三,其中一部分到了香港。在新中国的感召下,香港招商局克服重重困难和阻挠,在1950年1月胜利起义,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下图是轮船起义的照片)
回到祖国怀抱后的香港招商局,仍然归招商总局(上海)的领导,原一分为三的招商局,大陆和香港的部分又成了一家。他们与远去台湾的手足海峡相隔,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我们后面的文章还会细说。
国营轮船总公司(招商总局)改名人民轮船总公司后,香港招商局就归人民轮船总公司领导。彼时,国内各地招商局的分支机构纷纷改成人民轮船总公司的分公司,香港招商局考虑到他们这个名字已经在香港注册,名字更改将带来诸多不便,遂于1951年2月14日致函人民轮船总公司,要求“暂时仍延用原名,以杜纠纷”。3月15日,总公司复函同意。
(下面的图片是当时的复函)
中国外代的成立
上面我们提到,PENAVICO是“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英文名字的简称,那么从“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到“中国外轮代理总公司”,还发生了什么呢?
让我们继续把目光移到70年前。
自1951年2月1日,交通部将国营轮船总公司改为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把总部从上海迁到北京,与交通部航务总局合署办公。下设上海、天津、青岛、广州、汉口五区人民轮船公司,各地也相继成立地方国营轮船公司。
可是小外没想到,人民轮船总公司成立刚刚半年,情况又发生了变化。1951年7月,交通部根据第二次全国航务总会议决定,撤销交通部航务总局、人民轮船总公司,重新成立四个专管航运业务的机构,即:海运管理总局、河运管理总局、航道工程总局、船舶登记局,并一律于1951年8月起正式开始办公。
(下图是1951年5月25日政务院第86次会议批准的交通部机构设置)
就这样,人民轮船总公司仅存了6个月就撤销了。
根据新成立的机构名称,小外推测,撤销之后,人民轮船总公司的海运部分,并入了海运管理总局;河运部分,并入了河运管理总局。
新成立的海运总局主要职责为:统一领导并管理全国海洋运输工作,包括船舶运输、港口装卸生产、船务代理、货运组织以及合营航业管理等。
(下图是交通部海运管理总局1951年国庆合影)
(注:上面这个照片是9月30日拍摄的,为了应景,上面留了国庆节的日期)
东坡先生感慨人生短暂,曾叹道:“泥上偶然留指抓,鸿飞哪复计西东。”人民轮船总公司是否也会如此感叹自己的身世呢?不过,如果他知道自己的英文简称和国际电报挂号“PENAVICO”竟然成为享誉全球的商标,应该也很欣慰吧!
机缘巧合,小外竟然拿到了一份“飞鸿雪泥”:中国人民轮船公司的广告,就是下面这张图:
(实物提供者:中国外代高伟副总经理)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这张图片上总公司的地址:北京东黄城跟十七号,就是海运总局成立时的地址。这个地名,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小外打算找时间去探寻一番海运总局的旧址到底在哪儿。
话说在那个年代,政企还没有分家。交通部既要管理航运,还要经营航运。海运总局就是交通部专门管理和经营海运的部门。经营海运,少不了要有对国外的联系,所以人民轮船总公司的国际电报挂号PENAVICO就继续延用了下来。
从那个年代起,国外一给PENAVICO发电报,这头收到电报的就是交通部的海运总局。
小外查到资料,存档的1952年6月和12月交通部编制员额表(草案)显示:当时海运总局内部共有十六个科室。其中一个科室叫做海港监督室,他是现在海事局的前身。还有一个科室叫做远洋运输科,这个名字后面还会出现。
说到这,你是否好奇,解放初期外代还没有出现,那当时的外轮代理业务是谁办理呢?
当时做外轮代理业务的,主要是洋行。
解放前,来华的外籍船舶代理几乎由在华的洋行垄断。解放后,大部分来华的外籍船舶依然由在华的洋行代理。
(插播一则小科普:“洋行”是外国商人在旧中国开设的以代理进出口贸易为主的各种行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通商口岸的增辟和内河航运权的取得,外商对华贸易迅速扩大,洋行围绕着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投资于轮船航运、船舶修造、码头仓栈、保险、银行以及为商品贸易服务的加工制造业等。一些洋行资本集团开始形成,如著名的英商怡和洋行)
(上海外滩原怡和洋行大楼)
这些洋行既做船舶代理,还做运输。他们的船舶既航行远洋,也航行我国的内河港口,这让活在这个年代的我难以想象。唉,过去的内河航运都把持在外国人手里,宝宝心里苦啊。
解放后,我们国家各地的海运局、港务局(当年各地的海运局、港务局都归属交通部)也开始开展船舶代理业务,但国营企业所控制的外轮代理业务很小,且处于分散不健全的状况之中。
国外洋行把持,国营代理开始萌芽,这就是解放后船舶代理的状况。
新中国成立后,工农业生产形势日新月异。据统计,1950年至1952年,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秦皇岛六大港口的进出口货物吞吐量分别为:1950年,659万吨;1951年,1084万吨;1952年,1485万吨。
在我国处于大规模经济建设的50年代初,国际经济正处于萧条和不景气阶段,航运界遇到了不可抗拒的危机。而此时我国却是货源充足,运力奇缺,急需大批商船运载外贸进出口物资。为此,在航运危机中受到严重损害的航商们,纷纷要求美国放宽对我国的封锁禁运政策,甚至不顾其阻挠与我国发展贸易、经济和航运关系,许多航商将船驶往我国港口。
我国当时各零星的代理机构已无法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更不能代表独立后的新中国与各来华外籍航商及船舶进行交往。这时候,拥有自己的船舶代理机构迫在眉睫。
噔噔噔,看到这,你是否感受到了中国外代的即将登场~!没错,我们来了!
随着中国沿海运输的侨商船舶逐渐增多,国家逐渐加强外轮代理机构的统一经营和领导。
为尽快解决国营外轮代理散乱不健全这一问题, 1952年10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签批,同意交通部海运总局内设的远洋运输科在对外执行业务时改以中国外轮代理公司的名义出现。
(下图就是当时的签批文件。顶部一个“阅”字,签名“伯钧 十月十六日”。“伯钧”,就是当时的交通部部长章伯钧。文件左下部,主任下面有两个较为模糊的字,是时任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陈云的亲笔签字。)
两个月后,在1952年12月20日,一份由海运总局局长杨实人,副局长于眉(大家还记得这个名字吗?是他在上海接收了招商局总部)、王寄一联合签署的报告,由海运总局递交给交通部(党组)。报告中表示中国外轮代理公司筹备工作已准备就绪,拟定于1953年1月1日对外宣布成立接受业务,以海运管理总局远洋运输科对外称“总公司”,各区、分局称“分公司”,请批示是否可行。12月23日,交通部王首道副部长批示:准予试行。
(外代成立批文)
与此同时,海运总局发通函对外宣布:兹奉中央交通部指示,成立中国外轮代理公司。公司地址设于北京东黄城根十七号,1953年1月1日起接受外轮代理业务并设分公司于以下各港:
大连分公司 斯大林路102号
天津分公司 一区滨江道5号
秦皇岛分公司 开滦路47号
青岛分公司 馆陶路37号
上海分公司 中山东一路5号
广州分公司 沙面复兴路18号
(外代创建之初办公地点:北京东皇城根17号)
通函中对于以前海运管理总局所属各区、分局、办事处的代理外轮业务也作了明确说明,今后业务均由外代公司继续办理。
外代总公司及所属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上海、广州分公司的国际电报挂号统一为PENAVICO,即中国人民轮船公司People's Navigation Company 英文字头的组合。
继交通部海运管理总局发通函之后,该局所属北洋、华东、华南三区海运分局也分别对外发函,宣布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上海、广州外代分公司成立并开始营业。
1953年1月1日,外代总公司及6家分公司正式成立!
从此,中国外代的名字便正式出现在了中国航运历史的长河中。
中国外代的第一任总经理,就是当时的海运总局副局长,我国航运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于眉。
中国外代的成立,确定了我国航运业的彻底解放。
中国外代成立后,陆续接收了各个口岸洋行的代理业务,并开始按照我国的法令、法规及各项制度对外籍船舶挂靠我国港口进行代理业务,实行管理,提供服务,从政治上有力地维护了我国的主权与尊严。
这些洋行撤走后留下的专业代理人才,大多数成为中国外代各个分公司的业务骨干,为新中国船舶代理业务发展贡献了力量。
中国外代应时而生,结束了中国船代由洋行把持的历史,代表新中国以崭新的风貌迎接世界各地来到中国的外轮和客商,成为新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窗口和名片。
成立后的中国外代还为我国对外贸易运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我国自己远洋船队的建立,也与中国外代有深厚的渊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内容和图片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media@xindemarine.com
11-08 来源:信德海事网
12-16 来源:钱伯斯官网 海事律师
12-09 来源:信德海事网
0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12-11 来源:信德海事网
11-0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9-19 来源:信德海事网
05-22 来源:招商港口
04-19 来源:信德海事网
12-01 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