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泉港化学品泄漏事故引发社会热议,官方通报事故原因是:在码头吊机长期处于故障状态下,操作员违规操作,人工拖拽,用输油软管把岸上和船舶联系起来,并用绳索固定软管;在后方油库通过库区专用装船泵向“天桐1号”货船输送裂解碳九物料过程中,随着潮位降低、船重增加,船体不断下沉,连接岸、船的软管也随之不断下拉,由于连接岸、船的软管两端都被绳索固定,致使下拉的长度受限,最终强大拉力将软管拉裂,裂解碳九从管壁破裂处外泄。”
调查发现,涉事企业安全生产意识薄弱、管理无序、主体责任不落实:一是码头装船操作员工与“天桐1号”船舶作业人员违规操作,根本未按照《油船油码头安全作业规程》(GB18434-2001)进行操作,且现场值守巡查不到位。二是东港石化公司没有及时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对处于故障状态的吊机没有及时修复。三是故意将软管破裂报告成法兰垫片老化、破损。调查组认定,泉港化学品泄漏事故主要是企业生产管理责任不落实引发的。
一、靠泊存在安全问题
1、靠泊等级不符合码头条件,如某码头1-3#泊位,可以同时靠2艘不超过5000吨级的船舶,但实际有超过吨位要求;
2、作业前船舶没有靠妥码头,船体与护舷脱开;
3、船舶缆绳局部断股,存在断缆风险;
4、船舶缆绳太细,存在断缆的风险;
5、缆绳相互交叉;首缆系带松弛,两根缆绳受力不均匀;
6、靠泊后,船舶使用的缆绳存在搭接现象。
二、安全防护措施未落实
1、作业期间,船舶靠岸一侧门窗未按要求关闭;
2、装卸作业过程中,船舱观察孔孔盖未关闭;
3、值班人员未佩戴安全帽;
4、人员衣服穿着不符合要求;
5、值班船员穿拖鞋;
6、作业期间,甲板值班人员数量不满足规定的要求(值班应为2人);
7、船舶靠泊后,船岸跳板未固定。
三、船舶防污染措施未落实
1、甲板落水孔未按要求封堵,在突发溢油事故时易使污染范围扩大;
2、船舶装卸口周围未按要求放置应有的吸油毡。
四、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
1、船舶机舱入口处灭火器缺失;
2、船舶配备的灭火器腐蚀严重,且破裂;
3、船舶消防管线腐蚀严重,未及时进行保养;
4、船舶相关阀门盘根漏,未及时予以维修。
五、船舶应急意识能力薄弱
1、船上应急设备不能用,应急消防泵不能快速启动;
2、船长不清楚清污协议相关内容;
3、各类演习记录内容显示相关操作不符合公司体系文件的要求,甚至操作的货种本船长期不运输;
4、船舶未按公司体系制度要求,定期开展各项应急演练;
5、演习过程中船员实操意识不强,能力不足。
★ 安全管理建议 ★
(一)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
1、克服麻痹思想,重视雷暴、台风、寒潮大风等特殊气候对安全生产的影响,提前做好相关防范准备工作。
2、船员应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切莫抱有侥幸心理。
(二)把安全生产责任落细落小落实
1、加强靠离码头、装卸货相关操作程序或须知等内部规定的建设。
2、加大各类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力度,严格检查船舶设施设备、港口生产设施设备和安全设施的安全技术状况,重点检查装卸设备、输送管线等。
3、严格执行船岸界面检查,强化《油船油码头安全作业规程》等标准规范执行,指导、监督船员规范操作。
4、从经济投入和操作规定等多方面加强对船员劳动保障和安全防护。
5、强化船员各项业务能力培训,跟踪培训效果,同时加强船员责任心教育。
(三)提高应急处置专业化水平
1、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监督船舶各类应急演习执行情况,评估演习效果,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2、健全多部门应急联动处置工作机制,组建专业应急力量。
来源:大榭海事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admin@xindemarine.com
1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4-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9 来源: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资讯平台
12-10 来源:船之友 作者验船师袁晓东
10-15 来源:中远海运
03-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04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刘云婷
01-22 来源:信德海事网